医保助力 中医药产业赛道日益拓宽

2022-01-07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要求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优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其中明确,公立医疗机构从正规渠道采购中药饮片可顺加不超25%销售。长期以来,关于研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的相关观点及讨论,一直不绝于耳。这一最新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医保支持中药饮片顺加不超25%的政策,颇受市场关注。再加上指导意见释放出的医保积极支持中医药的其他诸多信息,A股中药板块延续上周涨势,截至1月4日收盘时,同仁堂、九芝堂、太极集团等20多家中药上市公司股票掀起“涨停潮”。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体现政府对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持,将有利于推进中医药供给模式变革,进一步缓解“看病难”。与此同时,随着中医药投资价值的日益凸显,中医药产业赛道也将日益拓宽。未来,有品牌力的老字号和科技创新实力较强的中药企业将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中医药投资价值凸显

  指导意见明确,公立医疗机构从正规渠道采购中药饮片,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顺加不超25%销售。非饮片的中药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零差率”销售。

  上述政策成为股票市场中药板块的重大利好。2022年首个交易日的1月4日早盘,中药板块高开高走。截至收盘,同仁堂、九芝堂、太极集团、华润三九、千金药业等20多只个股涨停,掀起了“涨停潮”。

  华安证券分析师谭国超认为,对于中药板块企业而言,业绩释放只是时间问题,2021下半年的政策驱动或许只是第一步并且还没有完全结束,2022年才是真正的业绩兑现的关键一年。

  中泰证券研究所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祝嘉琦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家政策持续支持以及部分公司展现一定基本面变化下,品牌中药等关注度提升,同时受益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需求复苏,中医药板块相较2020年实现明显提速,2021年业绩向上修复较为明显。

  中医药可及性进一步提升

  指导意见提出了15条举措,包括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少数民族医)医疗机构、中药零售药店等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范围;将“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科主任王海隆向记者表示,中医药在很多慢性病的诊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可以让这些机构就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保健服务。特别是将“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能让古老中医药有效借力现代科技成果。

        成都中医药大学健康四川研究院医疗保障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医疗保障药物遴选专家彭美华向记者表示,异地就医通常费用较高,将更多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异地直接结算定点范围,有利于丰富患者异地就医选择,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王海隆也认为,将符合条件的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范围,将为很多“候鸟”型的病患就医提供更多的便利。

  中药饮片管理日臻规范

  中药饮片加成一直是业内关注的话题。此次指导意见提出,公立医疗机构从正规渠道采购中药饮片,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顺加不超25%销售。非饮片的中药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零差率”销售。

  对此,北京中医医院医保办主任杜琨向记者表示,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中医药机构饮片采购、销售和使用的系列问题,得到了业内医疗、医保、临床药学、卫生经济等诸多领域专家的重视,阳光采购饮片、合理加成饮片、科学使用饮片是中医机构面临的重大任务。因此,未来饮片销售加成将不超过25%也会是一条硬性的规定,这将有助于中药饮片管理日臻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配制的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另外,指导意见也规定,各地应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和临床需要,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纳入本地医保支付范围,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可以自主定价并纳入医保目录是一个实质性突破,有利于激发中药研发与自主创新,让更多的经典名方惠及人民,给予地方目录调整权限,有利于政策落地实施。”彭美华说。

  中医药产业赛道日益拓宽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释放了拓宽中医药产业赛道的明确信号,未来中医药将在诸多领域迎来实质性的突破,这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在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多项措施,其中就包括对来源于古代经典、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医传统技术以及创新性、经济性优势突出的中医新技术,简化新增价格项目审核程序,开辟绿色通道。

  王海隆向记者表示,从治疗疾病的角度,很多中医治疗技术有相当大的潜力。例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小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疗法,在软组织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简化新增价格项目审核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将为这些效果显著的中医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赋能助力。

  彭美华也认为,简化申报并同步调价,扩容中医服务项目,让价格回归价值,有利于中医传统技术的传承,激发中医新技术的创新动力。“当前最为迫切的医改任务之一,也正是改革医药价格体系、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也将加速未来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彭美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纳入医保,将有力推进中医药供给模式变革,将进一步缓解“看病难”。

  指导意见规定,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具体包括: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加大对中医特色优势医疗服务项目的倾斜力度,建立完善符合疫情诊疗规范的中医药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机制。

  百杏堂连锁名医馆创始人李林燊向记者表示,医保支付端对中医的倾斜,解决了中医药发展最大的难题、降低了投资中医药的风险,从长远看有利于连锁中医医疗的快速发展,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传承和就业具有积极、正面的导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