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物流“切换”: 公转水、公改铁提供新通道 海关加快改革提升通关效率

2022-04-27

  随着疫情形势的持续变化,传统陆运通道受阻,诸多企业原有物流安排计划被打乱。如何帮助企业保订单、稳市场成为了当前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这在江苏更加迫切。一方面,制造业基础强大,分工细,产业链呈现跨省、市行政区域的广泛式分布;另一方面,制造业中外资占比面广量大,且原材料、成品进出口频繁。此外,从长三角发展的历史看,江浙一带的制造业对上海有着天然的路径依赖,而上海发达的总部经济对周边地区制造业的提升也有着深刻影响。

  “我们生产的汽车配件,已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抵达海外。”4月26日,常州数加机械有限公司物流部负责人齐真松表示。

  此前,这批海外客户已经支付大部分货款的配件拟通过公路运输的方式从工厂直接发到上海港。受制于疫情,企业在当地海关的指导下,先通过公路运到长江录安洲码头,再通过货轮由长江水路发往上海港。如此一来,不仅交货时间符合合同约定,物流成本也有所下降。

  “一方面,通过公转水、公改铁为企业提供新通道;另一方面,加班加点让中国更多的优惠政策惠及企业,不断减少企业成本。”南京海关新闻发言人表示。

  4月26日下午,江苏省港口集团一位中层管理人士表示,通过多方努力,当前江苏区域港口作业速度正在加快,但距离长三角物流体系真正舒畅,压力还是挺大的。

  切换物流通道  “公转水”,即公路运输转水运,是当前江苏诸多进出口企业的首选。

  不过,因为增加了有关工作量,改变了原有进出口模式,所以物流通道的这种切换比较依赖高效的通关。

  常州亿晶光电(600537)科技有限公司物流总监朱捷勇表示,近期企业多达36个集装箱太阳能(000591)电池组件,先是通过公路转到内河航运,再通过驳船陆续从常州金坛港起航,经由水路至苏州港进行集并,最后运至上海洋山港口岸出境。尽管物流“旅途”略为繁琐,但因为海关的高效支持,仍然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在4月中旬完成了装船出海。

  常州海关综合一科科长耿爽表示,企业就近依托所在地的金坛港作为起运港平台,经内贸水路中转发运至上海洋山港,是当前疫情下一条更便利的物流出海大通道,企业也因此减少了物流成本约25万元。一季度,亿晶光电进出口总额5.5亿元,同比增长4倍,当前订单量也在迅猛增长。

  不仅仅是常州,江苏沿江8市当前都在进一步优化辖内港口至上海港批量中转模式,建立各自辖内港口至海关特殊监管区实现区港联动模式(开发区—港口—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联动)。常州海关统计显示,自3月15日以来,已紧急调拨“公转水”空箱1235标箱,发运81批次,预计为出口企业节约物流成本65万余元。

  在疫情影响物流运输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原料难进来、产品难出去,有的企业仓库堆放没有足够容量。

  特格威物流设备(常州)公司采购经理朱卫刚表示,原本企业所需原料只能堆放在保税区外,生产多少进多少,近来受疫情影响,物流通道压力增加,成品积压加上预订的原材料正陆续到厂,仓库容量严重不足。因此,海关采用非报关方式,让货物顺利进入武进综合保税区,完成与保税料件的集拼。

  这一方式允许非保税货物以非报关的方式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保税货物集拼、分拨后,实际离境出口或者出区返回境内。企业可以在保税区内放置足量原料,根据生产需要再随时调拨出区。由于保税区内仓库租金低廉,预计每月可节省近万元物流成本,企业的仓储压力也得以缓解。

  “制定保税与非保税货物的相关物流方案,把综合保税区当作物流仓储的‘缓冲区’。”常州海关驻武进办事处主任李博解释,由于海关特殊监管区执行的是“境内关外”,等同于在当地一定时空范围内缓解了当前的物流紧张状态,助力企业稳固供应链。

  这在以制造业为主的苏南地区尤其关键。从一季度常州“分类监管”的货物看,货值超过1亿元,主要产品则是聚氯乙烯糊树脂、钢管、电子元器件等。

  “我们的产品是超大件,一定时间内会挤占物流资源,因此在通关上采用了预约查验、船边验放等便利化措施,成功实现了出口。”江苏某钢管企业报关负责人表示,操作上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但进一步提升了疏运效率。一季度,企业有超过万吨的大型钢管分批发往海外,用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出口的1000多吨环氧氯丙烷,原来是以危包分批方式转运异地口岸出口,但受疫情影响,就改用了本地口岸直接出口,由危包分批运输改为整批散装船运方式。”位于扬州的瑞祥化工关务经理牛鹏远表示,这是公司成立以来首次以整批散装船运形式出口。一季度,这一出口方式在扬州完成进出口总重5.38万吨,货值7078万美元。

  受疫情影响,常熟服装批发市场近期在昆明首次通过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发运泰国,实现了高效安全出口。中老铁路从昆明站驶出,经磨憨口岸出境后抵达老挝万象,货物再从万象快速发运至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这一铁路运输线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常熟海关查验二科科长吴明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批货物价值40万元左右,都是泰国市场向商场内的中小微企业购买的产品。企业通过“市采通”平台可以在一天内实现“申报、放行、起运”,经由铁路运输方式,不仅拓宽了中小微外贸企业的销售渠道,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还大大缩短了整体运营时间。

  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疫情放缓了企业的进出口步伐,但地方也出台了更多的优惠政策惠及企业。

  “在办理公司工商营业执照时,同步勾选了海关报关单位备案申请,报关单位备案当天就得到了办理。”4月25日,常州市卡乐芙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戴青表示。

  从2022年1月1日开始,根据《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报关单位备案全面纳入“多证合一”改革的公告》,中国全力推行海关报关单位备案线上多渠道“全程网办”“全国通办”。

  南京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处处长马红兰介绍,这就免除了企业提交材料、减少了填报数据项目、缩短了办理时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改革红利,降低制度成本,促进江苏进出口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据南京海关统计,2022年一季度,江苏省新增备案6037家报关单位,同比增长18.82%,累计备案企业20.08万家,占全国比重11.76%,新增备案数和备案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其中,有进出口活动的企业达8万余家,活跃度领先全国。

  “RCEP生效后,某主力产品出口到日本的关税由3.1%直降为0,节约了大量成本。”苏州湘园新材料负责人马菲菲表示,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聚氨酯产业的发展。

  “不断提升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的效率,让RCEP制度红利快速释放到企业。”南京海关关税处处长周玉生表示,当前正在加速为企业提供自贸协定关税比对、原产地规则、政策法规咨询等综合性服务,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目前,南京海关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52万份,证书金额57.16亿元,预计货物可享受进口国关税优惠5716.13万元;自南京关区进口RCEP项下货物626票,货值8.93亿元,享受关税优惠1466.33万元。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很多首次进出口的产品对海关带来了挑战。

  质子治疗是肿瘤精准放射治疗领域的先进技术。4月初,迈胜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口的一批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零部件由昆山海关顺利验放,完成进口。这是中国首批质子治疗设备关键核心零部件进口,对于昆山高科技医疗产业中打造全球质子放射治疗系统设备主要供应地极其关键。

  “产品属于小型集成化质子治疗系统,在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中有涉及该类型设备的条目,企业可申请到该项目的减免税享惠资格。”昆山海关人士表示,首批货值448万美元,可减免税款600万元,按企业后续其他零件进口总量测算,可整体减免税款约4500万元。

  “针对转型升级中的一些新产品进出口,采取的找准小切口、快见效的政策创新。”南京海关发言人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有特殊物品的进出口,所以通过自贸区平台,进行监管制度的创新。2022年1-2月,江苏省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值964.29亿元,同比增长15.5%,占同期江苏外贸进出口总值11.5%。

  此外,在当前物流放缓的形势下,诸多企业也在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加急办理信用修复。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海关“主动披露”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是进出口企业、单位在进出口货物放行后,若自查发现其进出口活动存在少缴、漏缴税款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况,主动向海关进行报告的一项优惠政策,经海关认定后可以减轻、从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体现了“守法容错”和“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实现了海关监管和企业合规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