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国产ECMO成功救治一名患者

2022-01-19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一名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成功脱离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这是国产体外心肺支持辅助系统首次在临床帮助患者心功能恢复。

  阜外医院体外循环中心主任吉冰洋介绍,患者为一位24岁年轻女性,9天前出现严重腹泻、明显乏力等症状,后出现胸骨后疼痛伴胸闷、心悸等,当地医院考虑“病毒性心肌炎”,建议患者转诊至阜外医院。患者被收入阜外医院急诊后,内科医生根据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结果诊断患者爆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可能性大,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后,血压心率仍不稳定,报医院心脏重症患者MDT多学科联合紧急救治平台,经急诊、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外科、体外循环等多学科联合会诊后,诊断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症状,考虑启动体外生命支持辅助流程。

  目前国产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临床试验正在阜外医院招募受试者,该患者符合试验入组标准,专家会诊决定对患者进行静脉-动脉(V-A)ECMO支持,辅助循环呼吸功能。ECMO支持治疗6天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恢复,逐步减停血管活性药物,床旁心脏超声观察心脏功能恢复,逐步减低ECMO支持流量后床旁成功撤除ECMO。

  这例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阜外医院在急重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能力,也标志着国产ECMO系统成功用于临床。

  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发布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介绍,ECMO的适应症主要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包括急性心梗、暴发性心肌炎、心肌病、心外手术和心脏移植等,还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比如重症肺炎、溺水等。ECMO作为急救重症领域的最先进技术,代表了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病人抢救水平。

  吉冰洋介绍,目前我国能够开展ECMO的医院及每年开展ECMO的例数仍较为有限。据《2021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统计,2020年国内开展ECMO治疗的医院共443家,共使用ECMO 5866例。以阜外医院为例,医院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心血管病中心,自2003年引进应用ECMO以来,18年间仅使用了500余例。但根据2009乃至2019年阜外医院ECMO数据,其成功脱机率高达60%,这表明目前国内成熟的ECMO中心管理水平已与国际差距不大。“这说明,ECMO走上国产化进程具备较成熟的条件。”

  吉冰洋表示,阜外医院将继续为心血管病患者保驾护航,在提高诊疗能力的同时推进重症诊疗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从医学伦理的角度来说,ECMO设备应用是否得当,关键在于把握决策是否使用设备和施救的时间点,这样决策有赖于救治团队的急救经验和水平。我认为,ECMO设备科学、合理化的应用,需要完整的、正规化的培训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