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1-24
中国一直是乌克兰最大贸易合作伙伴,2021年中乌贸易再创新高。俄乌战争导致中乌贸易进入“寒潮”。
作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面对乌克兰市场也陷入低谷,国际贸易出口基本处于停摆状态。
乌克兰央行表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汇率未有明显波动。截至2月28日上午,汇率为29.25格里夫纳兑换1美元,较27日无明显变化。
发往乌克兰的货物,对于已经签订的合同,需要对合同的履行进行评估。建议买卖双方充分评估目前的战事发展情况,对于中国出口的货物,暂时没有发运的货物,建议出口方在与客户协商后,取消发货计划,并与货代、承运人达成一致意见;对于已经发运的货物,应当及时与货代、船公司取得联系,及时办理退运或运往中转港,并取得客户的同意。
与俄罗斯客户进行的交易,国际贸易进出口企业需要重点评估货款支付的法律风险。如果合同采取了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中任何一种方式,特别是美元结算,国际贸易进出口企业需要与交易对方重新协商。对于出口企业,应当与客户协商更改付款的币种,以收到买方的货款作为支付完成的条件;对于国际贸易进口企业,应当与客户协商更改付款的币种,或货款的收款人,明确货款被冻结的风险,由卖方选择合适的币种与收款人。
对于从乌克兰进口的货物,局势的升级可能导致部分商品货物市场价格波动,建议充分评估受影响程度,积极寻求替代货物,并与下游企业及时沟通,达成新的意向,提前做好布局,防止损失的扩大,以便应对货物的短缺以及价格的波动。
重点评估与俄罗斯客户已经签订、尚未履行的合同。建议此类合同根据俄乌战争后续发展来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更改交易主体,在合规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鼓励使用跨境人民币进行结算。2021年12月,人民币结算的比例超过了日元,占据了国际货币结算总量的2.70%,俄乌战争势必造成美国对俄罗斯进行货币支付的制裁,建议商事交易主体采取跨境人民币进行结算。
船东绕港改航以及原油价格的攀升,必将增加附近港口压力、航运成本和航运风险,这将加剧贸易的不稳定性。建议货物途经乌克兰的货主及时了解当地最新情况,控制好货权,及时地调整运输线路和出货节奏,收紧结算方式,避免损失的扩大。
建议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及时关注运往乌克兰的货物。对于已经发运的货物,应当及时联系货主,跟踪货物的航运状态,及时了解承运船舶是否按照计划驶往乌克兰,了解收货人是否能够及时提走货物;协助货主及时办理货物运往中转港,或办理货物及时回运;密切关注集装箱的使用情况,及时协助货主尽快归还集装箱,避免集装箱超长期使用。
建议已经购买保险的货主,积极主动地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在出现无法收货或者付款的情况下,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损申请理赔,减少损失的发生。建议没有购买保险的货主,积极了解保险公司政策并购买保险,用保险的方式降低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