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片区创新举措助推国际贸易

2023-02-22

  新春伊始的山东烟台港,海风尚有凉意,一艘停靠在码头的汽车滚装船“阿姆斯特丹”轮静候着,一辆辆商品车正有序开进它的巨大货舱内。船满载后,在烟台海关现场监管下,这4696台国际转运商品车将搭乘货轮出口国际市场。作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商品车国际转运枢纽港,烟台港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不断吸引着众多车企办理国际贸易出口业务。

  2022年,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获批山东省首家汽车出口配送型出口监管仓,烟台海关综合运用“提前申报”“抵港直装”和“边装船边运抵”等便利化通关措施,帮助车企解决出口业务快速增长带来的港口堆存场地紧张、堆存费用高等难题,为商品车国际贸易出口打造最优通关环境。

  “自出口监管仓库启用以来,我们已经累计入仓整车超3万辆,仅港口堆存费就节省了上百万元。如今,我们的整车出口规模已从最初的每年1.7万辆增长至2022年的12.4万辆,2022年出口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超40%。”作为受益企业之一的上汽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物流部部长孙嫣梅说。

  而这,仅仅是烟台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推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提效、降费、优环境,一直是烟台片区提升“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水平的三个重要方向。

  获批三年多来,烟台片区充分发挥中韩(烟台)产业园、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叠加优势,聚焦国际贸易全流程,联动海关、海港、空港等优势,以自贸试验区系统性、集成化的改革创新破题,持续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目前,在跨境贸易领域已先后推出36个省级以上制度创新案例,其中1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4项被海关总署创新备案,贸易便利化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五批自贸试验区前3位,评价得分三年来连续攀升。

  近来年,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日趋明显,供应链上“进、出、转、存、销”各环节的管理也从单一企业拓展到集团内多企业间以及集团与外部协作企业之间。然而,在三年疫情大环境影响下,企业的原料进口周期拉长,一度出现因原料短缺而生产停滞的局面,饱受不能按时交付订单的困扰。

  为此,在烟台海关有力支持下,烟台片区首创“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为加工贸易料件流转按下“加速键”。集团内部子公司之间,可享受保税货物自由调拨流转等多项便利,打破了以往保税料件无法在企业间流转的藩篱,生产经营效率提升20%以上。同时,鼓励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加工贸易企业申请海关AEO认证,全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畅享更多通关便利。

  目前,烟台片区已试点开展货物自主存放、保税料件流转、外发加工、保税料件串换等多项业务,2022年落地全省首笔游戏机“全球维修”业务。随着新型加工贸易业态的不断兴起,液晶显示、集成电路、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高精尖行业多点开花,加工贸易创新升级为外贸保稳提质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