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 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2023-01-03

  2022年,面对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和供应链运行不畅等风险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汽车出口延续快速增长、全年出口量有望突破300万辆、产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主要企业纷纷进军国际市场、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幅增长,这对保障外贸稳定增长和供应链稳定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等部署和要求,为汽车产业发展指引了前进方向。

  厘清形势

  当前,地缘冲突和疫情影响持续,全球经济和贸易复苏乏力,国际经贸规则加快重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提醒,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在上升,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贸增长动能持续趋弱,欧美等主要国家汽车市场需求低迷。据汽车产业调研机构FOURIN预测,全球汽车销量到2025年左右才能恢复至9000万辆的水平。地缘冲突和贸易保护带来的不确定性上升。乌克兰危机复杂化长期化,欧洲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全球通货膨胀保持高位。美国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芯片四方联盟(Chip 4)、《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加严对华出口管制,企图在经贸和科技等领域遏制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向上发展。同时,绿色贸易新型壁垒也正在加速形成。吴松泉表示,欧盟正在制定“碳足迹”“碳边境调节机制”,以“碳”为核心的新型贸易壁垒正在形成,汽车产品出口有被征收碳关税的风险。同时,印尼、智利等主要矿产国家加强出口管控和限制措施,钴、镍、锂等关键原材料价格仍处高位,导致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出口成本上升,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从中国车企的自身情况看,国际化服务体系也有待完善。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跨国车企相比,多数中国品牌车企的国际化发展时间不长、海外投资规模不大、本地化程度不高,在海外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布局、海外融资和消费信贷体系建设、国际物流运输和外汇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均有待加强和完善。

  把握机遇

  “国际化是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吴松泉认为,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汽车产业更要坚决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把握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推动国际化发展,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对于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吴松泉提出了5点建议,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一是在国内市场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等背景下,中国品牌骨干车企更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出口和国际化发展,加大重点市场产品投放和布局,不断扩大海外市场销售规模。

  二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正在加快进入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建议企业积极应对欧盟等重点国家的碳排放管理要求,与电池供应商合作建立境外维修网点和服务体系。

  三是中国车企要把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国家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贸关系、加强产业对接和战略合作等带来的新机遇,在优势领域扩大出口规模,提升投资合作水平。

  四是RCEP的落地实施和积极推进加入CPTPP谈判将进一步削减关税成本和技术壁垒,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建议有关部门、机构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法规的制修订,推进与重点国家技术法规和产品认证互认,争取更多国家采纳或引用中国新能源汽车等特色标准。

  五是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近期建议优化跨境金融政策支持;支持拓宽出口运输渠道、发挥滚装船、中欧班列等方式,支持航运企业创新运输方式;支持专业机构搭建汽车产品出口及国际化服务平台等,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