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断崖式下跌?订单流失东南亚?这组海关数据出乎许多人意料

2023-03-28

  去年11月份,中国南部的一些港口出现了大量的空置集装箱的堆积。这一现象给很多人带来了恐慌,纷纷猜测中国受疫情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出口断崖式下跌,进而影响全国经济走势。

  然而随着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海关数据出炉,我们发现进出口两组数据一涨一跌,却与我们之前的认知有较大差异。我们的出口贸易到底现状如何?

  一、出口涨了,进口跌了,贸易顺差扩大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海关数据,今年前两个月的进出口总额约为6.18万亿元,同比下降了0.8%。但是别急,这是一进一出加在一起的总和。再仔细看,出口3.5万亿元,比去年可是增长了0.9%的,相反,进口额下降至2.68万亿元,下降了2.9%。总体来看,贸易顺差反倒扩大了16.2%,也就是说,今年一二月份相比去年同期是更赚钱的状态。

  既然如此,让我们看看有没有哪些进口货物减少了呢?首先是原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下降。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原油和天然气相比去年分别增加3.7%和8.4%,而进口量分别降低了1.3%和9.4%。此外,进口的机电产品、集成电路和汽车大幅度减少,分别下降了18.5%至24.9%不等。

  这其中表现了我国自去年以来对燃油车和进口车的需求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根据统计,2022年中国的进口车销量下跌了10.8%。

  有媒体统计,2022年在中国如保时捷、玛莎拉蒂等超豪华品牌的销量有所上涨,但上涨数量不大,全年累计增加了500多台。而如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等一二线豪华品牌及日系、德系等非豪华品牌车的进口量则有十几万辆的大幅度下跌,跌幅近18%-23%。

  现在国产车品牌逐渐崛起,尤其在进口主要为燃油车,而各地又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当下,无论是进口原油还是进口汽车都呈现出大范围的下降趋势。这本身是我们国力的体现,是令人欣喜的。

  二、出口有涨有降了,降在哪儿了?

  中国贸易伙伴的前四名分别是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前两个月中,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均有所下跌,但对东盟和日本的出口量却有所上涨。即便如此,中国的出口总额在一些品类上还是有所下跌了,主要是:衣服、纺织品和塑料。

  曾几何时,全世界都在穿中国产的服装鞋帽。包括安踏等一系列来自福建等地的运动鞋品牌,最初都是为耐克等外国品牌代工的。从一开始的“粗制滥造”,再到后面的全世界“made in China”,以服装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了中国的出口贸易很多年。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似乎已经不再具有人口优势。当成本越来越贵的时候,唯利是图的外国品牌便逐渐将他们的订单转移到更加便宜的地方去代工。

  当我们现在再走进商场去看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仔细查看这些服装的水洗标的时候,过去常见的made in China已然较难看到,而是被“越南制造”和“印度尼西亚制造”等取代。

  海关数据显示,越南在纺织服装类的出口总额去年上涨达到了710亿美元,相比前一年增长了8.8%,尤其是鞋包类同比增长了30%。这其中显然是有一部抢了中国的订单的。

  三、进出口贸易不能只看数字

  虽然中国在塑料、纺织品等方面的出口量受全球经济衰退、订单逐渐转移东南亚等因素的影响下,在短暂时间内发生了较大规模的下跌,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向下。

  就在两三年前,外国品牌的合资车在中国还是主流,网约车大部分都是韩系品牌或日系品牌车,而现在,大部分都已经变成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已经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二,全世界都要掉过头来买中国的汽车。

  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无不是以高科技、高端制造业和高价值品牌为经济主力的,像服装、塑料等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行业必须面临一次洗牌,这将会给这些行业带来阵痛,但也将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