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外贸动态

2023-08-01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稳中有进,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从增量上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总值同比增加4000多亿元。

“亮眼”成绩单的主要拉动力源自哪里?从产品维度看,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增长强劲,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

从区域维度上看,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8%,高出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5.4%。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教授陈建伟看来,稳中有进数据背后有四大基本面的支撑:一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业基地,有强大的产业配套体系和流通体系,这为大规模外贸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降低关税水平和投资壁垒,简化通关手续,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中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为外贸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预期;四是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开拓了新兴市场,带动沿线国家与中国贸易往来频繁。

继续支持民营外贸企业做大做强

数据显示,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进出口总值的52.7%。要稳住外贸基本盘,进一步支持民营外贸企业做大做强是重要的抓手。

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推出了鼓励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举措。比如,“支持民营企业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等方向延伸;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制造’美誉度”,“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等。

具体而言,对于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可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相关的外贸产业,比如加工出口业、原材料出口业等;对于产业基础强大的地区,可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来,比如在一些具有强大制造业基础的地方,政府可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引导民营企业朝着技术研发、高端制造等领域发展,以提升外贸的附加值;对于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的地区,可以发展物流、仓储等服务型产业,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便利。同时,可以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展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加强创新驱动也是后续支持民营外贸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发力点。要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为民营企业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谈及未来我国外贸形势,陈建伟认为,下半年我国进出口数据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海外需求不断恢复带动出口,全年外贸增速有望超过同期经济增速。具体来看,跨境电商将是新的增长亮点,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丰富、海外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综合保税区等政策红利会进一步释放;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速将保持两位数增长,贸易互补性将不断增强;同时,民营企业将继续发挥外贸增长引擎作用。

下半年外贸形势

2023年的日历翻过一半,全球经济的走势却如同雾里看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及高盛、惠誉等市场机构均调整了对今年经济走向的预测。从结果看,各方虽然预测经济增长形势不太妙,但在具体增速上却差异较大。例如,IMF在4月预测今年全球增速为2.8%,世行在6月发布的预测为2.1%。而在今年1月发布的预测中,世行这一数字更是低至1.7%。这反映出各种经济发展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导致有关机构的预测大起大落。

当前众多不确定性包括方方面面。在地缘政治领域,存在着中美关系、俄乌冲突两大动态发展中的变量;在经济金融领域,则存在美国货币政策及其衍生的全球银行业危机等变量;其余的变量还广泛存在于各方的产业政策、供应链等方面。整体而言,因上述因素引发全球供应链动荡、资本流出和需求端收缩,是导致各方对当前经济走势较为悲观的原因。在这一共识下,可以基本判断欧洲陷入技术性衰退。但对美国和中国的经济走势,各机构的看法则有所差异。

好消息是,不确定性正在降低。随着时间进入下半年,全球生产生活进入活跃期,例如,供应商在暑期开始承接圣诞节订单——全球经济发展的悲观因素在减少,而各种变量相对活跃程度下降。美联储在6月宣布暂停加息、中美关系显出趋于稳定态势,这两者均可能为下半年全球经济活力增强提供一定的保证。此外,美国经济当前展现出必有的韧性以及中国确保经济发展动力,则更能有效地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

当前,有关机构对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普遍维持在5%—6%之间,高于“两会”期间制定的目标,但仍有一部分机构下调了年初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主要原因是担心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以及疫情政策优化对经济刺激作用减退。应该说,这些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当前国际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投资带来的边际效应下降,消费恢复仍需时间。尽管不断有相关政策出台,但政策效应存在一定滞后性。此外,政策的精准度及力度也都在不断调整当中。应该指出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重大战略调整期,政策制定需要有更多前瞻性,切忌用力过猛,以防止留下太多隐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决策空间。

目前,我国市场流动性充裕,信贷结构合理,原材料价格稳定。同时,暑期消费启动,国际贸易有望企稳,下半年经济活跃程度进入提升周期。这些都是利空出清后较为有利的市场态势。由于我国地缘政治态势可望趋稳,未来一段时期可能是近年来我国少有的窗口时机。抓住这一时机稳定基本民生,提振经济内生动力,可以有效降低未来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不确定性带来的消极影响。

全国首家中东欧跨境自提中心在宁波保税仓开业

该跨境网购自提中心集中东欧商品跨境网购自提、中东欧品牌展示发布、中东欧商品选品、中东欧商品直播等功能于一体,对传统跨境网购业务进行了创新升级。

与传统的跨境网购销售模式相比,新模式将线下和线上的购物与体验流程有效结合,消费者可以摸得着、看得到,有更直观的现实场景购物体验,中东欧这些特色好产品也多了一个新的渠道来到消费者身边。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

为了保障进口的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2016年我国开始实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清单,依照规定,仅有清单内的商品可以通过直邮进口或保税进口的方式进入到国内,清单外的商品无法清关。

正面清单在设立之初,覆盖了大量日用消费品,能够基本满足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品类需求。正面清单又经过三次补充,已扩充至1476个商品,但相比国内消费者的跨境网购热情,正面清单的商品品类依然不够充分。

当消费者的跨境消费需求没能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渠道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可能会重新选择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购买境外商品。

海外代购是通过个人邮寄的方式将商品邮寄回国内,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渠道的商品属于不同的税制范畴,针对前者海关征收行邮税,针对后者海关征收跨境电商综合税,而行邮税的税率相对较低,会造成国家的税收损失,并且监管难度大,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潜在安全风险。

随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在国内的发展,“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模式开始出现。“网购保税+线下自提”简称保税自提,又名跨境新零售,是指在海关允许的情况下,电商企业将网购保税进口商品放入门店展示。

以供消费者的选购、下单和支付,同时电商企业将三单信息与申报清单实时传给海关,在海关快速清关放行后,消费者便可即时取货,实现“线上下单、即买即提”。

“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模式是新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和实体门店的“梦幻联动”,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在线下门店像购买国内产品一样选购进口商品,“先体验后下单”,商品质量有保障;“即买即提”,免去物流等待时间。

同时,线下门店还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售后服务体验,使消费者买得安心、用得放心。对于跨境电商企业而言,“线下自提”模式,既可以实现跨境商品“存、展、销”一站式运营,节省管理成本,还可以给保税进口商品带来更多的展

将享有进口税收优惠的商品与一般进口商品同样放入线下门店进行销售,对于普通进口渠道的商家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当海外进口商品通过低关税渠道进入到我国消费市场中,很可能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因此,根据目前等六部门的监管文件要求,原则上网购保税进口商品的“线下自提”模式只允许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否则将视为违规行为,需及时查处。这一规定主要是出于对一般进出口贸易和国内相关产业的保护。

如何将“线下自提”模式的优势最大化,同时最大化地保障国内相关产业的合法权益,是“线下自提”模式目前最大的发展困境。

当遇到电商平台的促销“购物节”时,这种高频次、小批量、多品类的碎片化特点会加剧,数以千万计的订单和商品会爆炸式地涌入海关,使得海关需在短时间内调动较多关员加入到检验检疫、税款征收、通关放行的程序当中,对海关的检验和通关效率形成巨大考验。

而海关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是以订单、运单、支付单“三单对碰”为前提,但是由于数据接口问题,海关仅接受固定格式的标准报文,这就增加了跨境电商平台及商家的工作量,也使得海关在调取三单数据时,耗时耗力。

在通关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和一般进出口贸易商品是有很大区别的。传统进出口贸易的责任主体为外贸企业,熟悉通关流程,且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比较单一。

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责任主体为普通消费者,往往对通关流程并不熟悉,且购入的商品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风险预警、税收征管等工作会开展得更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