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08
今年前两个月的外贸进出口数据终于公布了,表面上来看还不错但确实存在隐忧,与现实中不少企业订单数量下降吻合了起来。
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总值为6.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增长0.9%、进口下降2.9%。仅看这组数据感觉外贸一点都不差,出口金额相比于去年同期还略有增长。不过,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为美元,大家做买卖是用美元结算的,衡量成交量多与少得看按美元计价的进出口数据。
进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按美元计价为8957.2亿美元,同比下降8.3%,其中出口下降8%、进口下降10.2%。由此可以看出外贸交易量确实在下降,并且该趋势从去年10月开始就已经形成,延续到了今年前两个月。
进出口数据显示,分国别来看,中国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15.4%(按人民币计价,下同),哪怕换算成美元也是增长的。与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的进口总额同比下降2.6%,出口下降5%;与美国的贸易额同比下降10.6%,出口下降15.2%;如果按照美元计价则下降的幅度更大。
之所以如此与两点有关。
第一,作为全球的消费主力军,欧美国家因通胀、加息等因素导致需求下降。美国和欧盟的老百姓没那么多钱买东西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以出口贸易为主,欧美需求下降使得出口数据好不起来。
第二,美国正在减少从中国购买的商品数量。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金额同比下降了5%、出口至美国的金额下降了15.2%(均按人民币计,按美元计价降幅更大)。如果仅仅是欧美需求下降导致出口同比下滑,那么中欧、中美之间的出口下降比例应该一样,或者说相差得不会那么大,但数据显示下降幅度相差了足足3倍。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美国老百姓的总体需求减少是一个方面,剩下的需求中又“拿出”一部分投入到印度、越南等国那里去,双重效应叠加在一起造成了中美贸易大幅下降。换言之,即便未来美国的消费能力随着加息政策的逐步退出而恢复,中美贸易恐怕也很难回到从前那种连年增长的状态。
要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东盟、欧盟虽然是我国的第一与第二大贸易伙伴但这两个经济联盟都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按国别统计美国是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量远超其它任何一个国家。
我不想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可经济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制造业企业工人的无活可干以及工价降低时不争的事实,这些均与对外贸易额、尤其是出口下降有关。
面对打算实施贸易脱钩的美国,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加强与东盟、欧盟间的合作,将出口至美国商品数量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至最低。同时,提升内需,打造靠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模式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往后拖了。
身处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无法摆脱经济的影响,你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生产商品和服务),没人买你所在公司生产出来的东西老板哪来资金发工资呢?降薪甚至失业可能是最终的归宿。与此同时,工作人数减少会导致社保缴纳金额降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由社保支出的,他们同样无法幸免,每年的养老金上调比例不断降低甚至未来不再上涨让退休者同样无法不受经济影响。
外贸下降拉响了警报,经济转型要加紧前进的步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