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23
国际贸易新趋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库专家联盟、远明智库工作室、重庆京渝省情和发展规划研究院联合发布《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研究报告·2023》,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持续推动两大战略开花结果建言献策。
推动两大战略建设成效显著
《研究报告》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年来,围绕“一极一源”目标和“两中心两地”定位,川渝两地坚持双城联动,双核引领,发展总体向好,建设成效显著,正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川渝两地累计大力实施重大项目248个,加快建设毗邻地区功能平台10个,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0多项,发布“川渝通办”事项清单311项……极大提升两地人民的宜居便捷度和幸福感。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为7.75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4%,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为30.2%。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五年来,已拓展至“13+2”省区市共建新格局,从服务中国西部到服务RCEP并延伸到全球,成为了沿线地区“经济大动脉”。《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超过25000列,有效衔接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突出创新引领,成效显著:探索建立陆上贸易规则,扩大铁海联运“一单制”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成为首个由地方建设上升为国家标准版并在全国推广应用的平台,申报业务量超1.23亿票,国际贸易主要申报业务应用率保持100%,报关单量位居中西部第一;已成为全国唯一兼有“水、陆、空、生产服务”四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承载城市,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五个战略方向抢占发展先机
在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价值凸显。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该如何利用经济发展、交通区位、开放平台、国际影响、政策叠加等优势,抢占发展先机,进而统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研究报告》建议,重庆应从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定位、战略布局、战略规划、战略联动和战略合作五个方向发力。
具体而言,在战略定位上,建议重庆结合中央“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要求,聚焦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经贸、大产业,明确重庆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目标定位、战略定位、功能定位和价值定位,并建议研究出台相关发展战略。
在战略布局上,建议重庆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其作为重庆市委“二号工程”,与作为重庆市委“一号工程”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司其职,优化布局,相得益彰。
在战略规划上,重庆应在已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战略规划》基础上,考虑策划一批重大政策、改革、项目、工程等补充纳入国家层面的规划纲要,并注意规划与重庆消费品工业、数字经济、商贸物流、内陆开放高地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
在战略联动上,重庆应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共建国际贸易“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两横三纵”战略联动,以及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的战略协同,发挥协同效应。
此外,在战略合作上,建议重庆在省部际合作方面,加强与中央部委、央企的合作,以及与其他省(区、市)、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在国际贸易合作方面,全面对接RCEP、东盟,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平台,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