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3-06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万亿,同比增长7.7%。海关数据显示,其中,出口额达到23.9万亿,同比增长超10%,在去年疫情多点散发的冲击下,外贸出口能取得如此成绩非常不易。
但是,外贸出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滑,外贸订单开始减少。海关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2022年10月-12月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下滑,尤其是对美国出口下滑明显,对欧洲出口也在下降。
到了2023年,外贸出口的形势并未完全好转,根据日本海事中心(JMC)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我国对美国出口箱下跌25%,这究竟是订单“转移”了,还是美国人没钱了?
首先来看一组数据:不只是中国对美国出口集装箱数据下跌,亚洲10多个经济体发往美国的集装箱下跌超20%,日本、韩国出口美国的集装箱集体下跌,东盟国家出口到美国的集装箱下降11.8%,其中,越南出口到美国的集装箱下跌12.5%。
可以发现,亚洲的生产型国家发往美国的集装箱数量都是下跌,我国出口在下跌,越南也不例外。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越南对美国出口大跌30%,对欧洲出口骤降60%,2023年1月越南出口下跌21%。
所以,全球贸易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逐渐萎缩,更准确的说是:欧美进口减少,无法再像过去两年那样大肆消费,亚洲国家的出口订单大幅减少。
究其根本,是印钞“放水”带来的副作用开始显现,由于疫情冲击,美国2020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大肆印钞,向居民和企业直接发钱补贴,美国人手中有了钱,大多数还是会拿去消费,美国发钱一直发到2021年,所以那两年美国的进口订单暴涨,亚洲国家出口暴增。
但是,由于放水太多,导致欧美各国通货膨胀愈加严重,物价快速上涨,另一方面政府不再直接发钱和补助,所以美国人消费的热情大减,再加上物价上涨过快,消费进一步被抑制,进而导致亚洲的出口订单大幅减少。
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进口额达到3.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3%,但是12月份的进口增长只有1.3%。很显然,美国进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放缓,年底更是低至2%以下,进口商品需求下滑。
所以,来自美国的订单需求下降是客观事实,除了这一因素,外贸订单“转移”也是我国出口订单下降的另一大原因。
外贸订单的“转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东南亚地区的人工和土地成本更低,更加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产业转移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回想一下,美国的低端制造产业转移到日本,日本再转移到亚洲四小龙,随后又从亚洲四小龙转移到我国。
如今,我国的各方面成本都在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符合经济规律和产业转移的趋势,这是未来的趋势,谁也无法阻挡。
另一方面,老美在不遗余力地推进经济脱钩,试图缩减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有意组建独立的全球供应链,所以美国去年从欧盟进口额大涨,部分低端制造商品更倾向于从东南亚进口,比如服装、鞋帽、玩具等。
一个是客观的经济规模,一个是全球最大经济体有意为之,试图推动全球产业链重组,导致我国外贸出口的部分订单“转移”,再加上国际市场需求大降,所以形势不容乐观。
未来只有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冲击高端制造业,实现高科技领域的更多突破才能改变这种局面。此外,还要大力度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带动内需增长,内需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