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承压,纺织服装产业何去何从?

2023-08-22

当前,浙江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关键期。作为浙江经济基本盘的传统产业,发展态势怎么样?接下来将如何跨越关键期?近期,浙江日报记者实地走访纺织服装、电气、小家电等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部分传统产业,试图感知它们的实际温度,厘清它们的突围路径。此前出版的浙江日报对绍兴纺织企业发展状况进行报道。

衣食住行的“衣”,最近有点难。

今年1至6月,进出口数据显示,浙江纺织品出口同比降低1.57%,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22%,合计降低0.18%,全国合计下降1.83%。虽然浙江纺织服装出口好于全国,但产业整体出口下行带来的压力可见一斑。

纺织服装产业是浙江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产值规模超万亿元,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冷热,牵动人心。

全产业链的难

作为浙江经济起家的主导产业,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链十分齐全。当下的难,表现为全产业链的难。

上游化纤行业,由于下游需求疲软,也呈现下行趋势。据了解,今年前5月,浙江省内某化纤大市化纤产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9.1%,用电量增速0.0%。

上游纺织机械行业,同样压力不小。浙江省内一家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占公司销售总额三四成的出口,今年以来行情不如去年。

再往下的印染,同此凉热。在印染企业最为集聚的绍兴,今年前5月,印染行业发挥的产能基本在七成左右,设备开机率并不理想。

进出口数据显示,直面消费者的服装业,在出口不畅、内销不旺的情况下,库存压力持续攀升。浙江日报记者走访多家企业,发现有四大难点。

其一,全球需求走弱,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

采访中,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反映,当前欧美国家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实际上,全球纺织服装出口的热门地区东南亚,同样陷入出口下滑的窘境。今年1至5月,越南出口服装同比下降17.8%;1至4月,孟加拉国出口下降8.5%,柬埔寨出口下降15.4%。

可以说,全球需求走弱带来的订单下降,成为全球纺织服装出口地区面临的共同阵痛。那么,去库存的阶段还将持续多久?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信息,4月美国服装库存/销售比率较上月继续下降,显示零售商仍处于降库存周期。其中36%的企业预计,库存水平将在今年下半年恢复正常,而21%的企业预计库存问题将持续到2024年上半年。不少接受采访的浙江企业也反映,要看今年四季度的订单量,目前还不明朗。

其二,需求走弱背后,是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趋势出现变化。

一家做了近20年出口生意的柯桥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作为公司主要市场的印尼今年出口量会增加,但出口额不一定增加,因为出口产品的单价降低。“我们不能再用4年前(疫情前)的眼光看待如今的市场了。”该负责人表示,疫情后海外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明显提高。从前一年消费10件衣服,每件单价约20美元,现在不仅单价降到了10美元,连消费件数也压缩了。

其三,订单“东南飞”,对国内出口订单造成一定挤压。

一家主打纺织印染服装全产业链的柯桥企业介绍,今年到目前为止,公司出口订单同比下滑了30%,因为欧美客户将订单给了其主要竞争对手,后者已在越南布局了产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也对当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有不小影响。

其四,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不明朗,也给纺织服装出口叠加了负面影响。

上述柯桥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浙江日报的记者,今年公司出口出现大幅度下滑,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主要市场之一的埃及出了问题。去年,埃及国内美元短缺,导致该国对美元进行管制,使得埃及客户的付款需延期6至7个月,考虑到风险,公司无奈中断了与埃及客户的合作。同样,摩洛哥、土耳其等近年来增长较快的新兴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如土耳其货币大幅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