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28
当前国际贸易用“风云变幻,险象环生”形容并不为过,以往出口企业只要顺利接单,一旦买方付款便万事大吉,现金落袋为安。如今落袋也未必能安了,说不定是一个很大的陷阱。出口企业稍不留神,可能飞来横祸。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近年来频繁发生在中小企业的真实案例。
近年黑客案件频发,而且手段越来越高明,不法分子通常还“舍得孩子来套狼”,让人防不甚防。经中国信保初步调查,上述案件是“网络黑客案件”的升级版,“网络黑客”通过非法获取买卖双方交易信息,伪造邮箱,指示国外买方将货款付至第三方账户,致使出口企业未能如期收款,并加入新骗术,让一无辜的第三方账户来帮其实现诈骗,手段更为复杂隐蔽。
在日益复杂的外贸过程中,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值得国际贸易出口企业引以为鉴。为此,中国信保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一)谨慎接单。充分了解买家的资信情况后再接订单
建议出口企业从多方信息渠道核实买方公司真实身份,尤其是首次交易的买方。建议中国企业在收到此类买方订单时,要求买方提供其公司正式注册文件及负责人身份证明(如护照等),除了可向专门的信用机构调取买方的资信报告,了解买方信息外,还可通过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经商处或工业贸易促进部、行业协会等了解信息,并将买方提供的信息与中国信保资信报告及网上公开信息进行详细认真的比对,并根据资信报告或公开信息上记载的联系方式与买方公司直接联系,核实贸易及订单的真实性,切勿在未充分调查之前就贸然进行交易,极易落入诈骗陷阱。
(二)切勿占小便宜。提高警惕,加强对账户的管理
本案中,出口企业A公司轻易答应帮B公司过账,给予骗子可乘之机,差点落入圈套被骗,且差点被指控参与诈骗,并有洗钱的嫌疑。本案项下,A公司为自证清白进行了充分的举证,提供其订单洽谈流程说明、往来函电等等,举证较充分且退回了相关款项,并未留下污点。但轻易答应帮他人转人民币并过账行为是外汇管理和反洗钱法所不允许的,A公司也为此被外汇管理中心开出了2000元的罚单。为此国际贸易出口企业应加强对账户的管理,严格遵守外汇管理和反洗钱的相关规定,对整套出口流程,制定严格的制度加强管理,严谨操作,审慎提防诈骗。
(三)提高对特殊国别的诈骗防范
近年网络贸易诈骗猖獗,经中国信保的梳理,非洲尼日利亚、贝宁、乌干达、南非,欧洲的罗马尼亚、希腊,亚洲的土耳其、印度、柬埔寨等地诈骗案件频发,而且形式更为复杂隐蔽,国际贸易出口企业在从事对外贸易时应提高警惕,加强对这些国别买家的风险防范。若发生此类的贸易,对于快速成交且对价格不敏感的买家,出口企业应多留心眼,若有疑问,可向中国信保咨询,若不幸中招,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