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出口飙升,新能源车需破题“走进去”难

2023-11-27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88.5%。这一亮眼成绩引得市场广泛关注。

谈及10月份新能源汽车国际贸易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是需求旺盛,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绿色和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升级类和绿色商品消费需求都在持续释放,在这种需求带动下,不管是在国内的销售还是在外部市场的销售,新能源汽车都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二是供给方面不断增强和优化,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都比较强,产品比较丰富,供给能力不断优化提升。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出口国际贸易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在近日举行的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大会上,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介绍,从2021年起,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对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出口均大幅增长。2022年,新能源汽车海外销售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英国、菲律宾。

近日,全球管理咨询和技术服务公司毕博与妙盈科技、极星汽车联合发布的《2023中欧贸易主要行业ESG发展洞察白皮书》亦指出,欧盟市场已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焦点。特别是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具备巨大潜力和增长势头,其销量增速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中国,这预示着欧洲市场拥有巨大需求和商机。再加上欧洲对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支持,如充电桩的广泛部署,这大大减少了消费者的使用障碍,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

作为外贸“新三样”之一,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在电池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占据全球前十中的六席;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具备从原材料到终端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确保了生产的稳定性和韧性。如此完备的产业体系与持续的技术创新,使得中国汽车企业比欧洲车企在成本上具有优势。此外,叠加相关政策引导和产业合作,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过,有机遇也有挑战。《白皮书》提到,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日益重视,多个国家开始对进出口产品的ESG信息加强监管与披露要求。一方面,欧盟电池新规对碳足迹、电池回收、回收材料使用、尽职调查等ESG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也带来了成本、竞争力、合规等风险。另一方面,自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实施后,任何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都受到严格监管。中国车企在进入欧盟市场时不仅要应对严格的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要求,还需满足高标准的车辆网络安全准入合规认证。此外,相对于已经深耕欧洲多年并拥有较高声誉的汽车品牌,如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品牌在欧盟市场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这些本土品牌不仅拥有长期的历史和传统,还与欧洲消费者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和信任。缺乏知名度的外来品牌,尤其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往往会遭遇欧洲消费者的疑虑和抵触,面临巨大的市场阻力。

鉴于此,《白皮书》建议,中国车企在技术和合规方面努力与欧盟市场监管要求接轨。这要求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对照监管要求进行评估、问题诊断和整改,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性及环保标准达到欧盟市场的要求和预期。此外,还应积极应对各种合规要求,规避潜在风险,为产品的市场准入铺平道路。

在品牌和市场战略方面,应加强与欧盟市场的互动与合作,包括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声誉,与当地消费者、合作伙伴和政府机构建立信任关系,塑造具有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品牌形象。通过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可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同时,还需注重与欧盟同行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罗磊看来,近几年中国汽车国际贸易出海快速增长,仍需关注“走出去”容易、“走进去”难这一问题。尤其是中国汽车要“走进去”,需要产品质量、产品服务、渠道等在目标国扎下根来,满足目标国的消费需求。在出口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一定要想办法把产业链向前移,这就需要车企对目标市场进行全面考核,尤其要考虑汽车出口后如何保障当地消费者正常使用,包括维修、零部件供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