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玩具出口双增长!汕头海关助力民营企业挑起“汕货”走俏海外“大梁”

2024-10-11

  秋日暖阳,走进汕头某时装公司厂房,缝纫机“哒哒哒”的声响不绝于耳。厂房内工人们一手推动布料,一脚踩动踏板,按照设计师的设计图纸将布料裁制成各式定制时装,这些“汕货”不久将被出口至海外。

  “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约8%,出口形势不错。”上述时装公司报关部副经理林银珠说,随着消费市场更新及消费者需求变化,服装产业悄然升级,其中“订制”模式已成为品牌服装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服装单耗标准多适用于批量加工服装制定,而‘订制’模式的服装单耗申报常常存在困难。”林银珠说,他们的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没少遇到“成长的烦恼”,研发和设计是他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事实上,林银珠所在企业面临的问题并非孤例。纺织服装是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中两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汕头正在着力打造的超2000亿元级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民营企业是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这些企业中有多家不同规模的服装企业拥有原创设计品牌及服装定制服务,他们此前也或多或少存在服装单耗申报难题。

  对此,汕头海关通过走访调研,积极推动辖内企业参与单耗参数化管理模式改革。改革后,像林银珠所在企业生产的服装产品便不再受单耗标准的刚性限制,企业据实向海关申报使用的布料数量,海关将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全部予以保税核销。这样一来,这些传统服装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们产品设计更自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大大提高。

  “随着传统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我们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完善监管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出口难题,使海关监管更灵活、更个性化、更符合民营企业的需求。”汕头海关所属龙湖海关加工贸易监管科科长江超说。

  据了解,为推动服装纺织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汕头海关还强化政策供给,鼓励辖区纺织服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提升重点产业对外品牌竞争力,助力纺织服装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开拓海外市场,打通“本土特色产业+市场采购”供应链,帮助企业用好市场采购拼柜报关等便利化措施,有效解决了服装出口“单小、货杂、品种多”的贸易难题,极大提升了出口效率。

  与此同时,汕头海关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召开RCEP等专题政策宣讲会,引导民营企业用好关税优惠、原产地累计规则等政策,指导民营企业开拓RCEP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作为汕头另一传统特色产业,玩具创意产业也在汕头海关的“保驾护航”下,不断走俏海外,为汕头外贸出口增添新亮色,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位于澄海区的某智能科技公司展厅,一座大型的由积木拼搭成的“太和殿”赫然矗立于展厅中央。这款积木产品不仅体现出传统建筑的恢宏大气,还保留了脊兽、斗拱等细节处的匠心巧思。

  “我们在普通积木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化中国传统文化为潮流元素。天安门、妈祖出海等积木产品深受海外市场青睐,已经远销北美和欧洲等市场。”上述智能公司总经理蔡伟东说,潮玩积木是国潮玩具中热度较高的板块。近年来,随着国潮元素频频“出圈”,澄海玩具企业紧跟潮流,根据中国传统生肖年概念,每年推出新款玩具形象,将潮汕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打造英歌舞机器人,深受市场认可和消费者喜爱。

  不过,爆款国潮玩具在带动消费的同时,也带来被侵权的隐患。为提高玩具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带有国潮元素的玩具产品高质量出口海外,汕头海关所属澄海海关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在4·26知识产权日、8·8海关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相关政策宣传,引导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开发打造更多原创国潮IP玩具品牌,培塑自主知识产权出口优势。

  此外,澄海海关畅通关企交流渠道,定期开展“关企面对面”“便利化直通车”等调研座谈,聚焦玩具企业急难愁盼,提供针对性技术指导,实现问题快速响应、协同研究、动态清理,不断加强对文化产品和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为玩具出口企业提供政策服务有力支撑,为文化输出创造良好的外贸环境。

  “我们引导企业围绕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不断巩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助力提升品牌竞争力,今年以来共受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34个。”汕头海关所属澄海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李创岳说。

  汕头海关的精准施策和务实举措,推动了汕头玩具创意和纺织服装两大传统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写好“贸”字文章。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汕头市出口玩具78.1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25.7亿元,同比增长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