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太阳能雄心与矛盾:硅片、电池依赖中国进口

2024-05-24

  印度的能源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反映出全球气候行动的紧迫性与既有系统惰性之间的对立。在追求太阳能自给自足的过程中,印度面临着对煤炭根深蒂固的依赖和国际市场力量波动的冲击。

  这种对比构成了印度能源悖论的核心——需要以煤炭为燃料的快速工业增长与希望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领先的愿望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年来,太阳能招标的竞标者数量一直相对稳定。外国投资者虽然谨慎,但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兴趣。这些开发商虽然对印度的太阳能潜力充满热情,但竞标时断时续,表明在国际政策和市场动态不断变化的潮流中,他们采取了谨慎的策略。这种竞标模式表明,全球参与者正在权衡印度太阳能市场的利益和如此大规模转型所固有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在太阳能组件制造方面的技术赶超就显得尤为突出。印度的制造商正在努力摆脱旧技术的进口,他们必须跨越创新前沿,才能在不断增长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分一杯羹。

  印度的太阳能产业虽然在加速发展,但仍受制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对煤炭的依赖证明了印度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仅在2023年,印度的高峰需求就激增了逾10%。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也有一线希望。最近招标的太阳能容量激增——2023年达到16.1GW,值得称道,展示了印度可再生能源雄心的潜在规模。然而,基本数据却使这一故事变得微妙:新的煤炭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这清楚的提醒人们印度对化石燃料的持续依赖。煤炭产能的预期增长(由于强大的18GW存量项目,2024年煤炭产能可能达到7GW)揭示了印度的发展需求与环保承诺之间的矛盾。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努力平衡能源组合的国家。印度正着眼于短期能源安全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驾驭这种两面性。这种平衡不仅需要坚定的政策和创新,还需要国际合作伙伴的积极参与。这些合作伙伴虽然目前在太阳能招标中进进出出,但在技术转让和投资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印度真正利用其太阳能潜力的能力。

  在将太阳能供应链、技术采用和煤炭难题的各种线索拼接在一起时,叙事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变得清晰:转型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印度的故事凸显了更广泛的全球挑战——如何在满足经济增长迫切需求的同时迅速脱碳。

  印度必须利用政治意愿、创新和国际合作,才能打造一个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减少煤炭影响的未来。这个故事仍在上演,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印度的发展道路将为正在应对类似挑战的新兴经济体揭晓可能性,同时也揭示隐患。这是一个现代发展的故事,是一个国家在全球依赖的动态中挣扎,同时寻求能源自给自足的故事。

  在寻求清洁能源的进程中,印度的太阳能行业正处于关键时刻。印度正努力实现太阳能供应链的本地化,但仍受制于以中国供应商为主的国际进口。这种微妙的平衡引发了关于印度在应对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动态的复杂相互作用的同时,能否实现其本土化目标的问题。

  故事从太阳能硅片开始,这种半导体材料薄片是太阳能电池的组成部分。中国已加强了对这一基本供应的控制,成为印度的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2023年的进口额飙升至1.2亿美元。

  中国的硅片产能占全球的97%,中国的供应商不仅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提供一流的技术并从规模经济中获益。

  印度对中国的依赖不仅限于硅片。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另一个关键部件银浆完全依赖进口,主要供应商是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新加坡。这种依赖凸显了一个重大挑战——银浆不仅昂贵,而且至关重要,约占组件成本的7%。

  此外,印度太阳能制造商采用的技术也很落后。尽管印度在推动国内生产,但制造商仍在进口基于旧技术的电池。与此同时,全球市场已转向采用栅线数量更多的高效电池,栅线是太阳能电池中的导电条,对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项目开发商更愿意进口更先进、成本效益更高的设备,这种技术在不断发展,而印度采用这种技术的速度缓慢,这或会扼杀印度的雄心壮志。

  印度太阳能行业正处于理想与现实交汇的十字路口。要建立一个完全垂直整合的国内供应链,印度将需要驾驭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从继续依赖外国技术和原材料,到需要在研发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以及在不放弃全球贸易与合作利益的情况下,可促进自给自足的政策框架。

  要想真正利用太阳能,印度就必须在目前依赖进口和未来自给自足的太阳能产业之间架起桥梁。只有致力于技术创新、加强国内产能和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印度才有希望实现其值得称道的目标,即在太阳能生产领域拥有一个更加绿色和自力更生的未来。时不我待,太阳能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