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客服
2024-07-18
中国医药产业出海已经实现了从1.0到3.0的跨越式发展
从产品品种看,从中间体、原料药出口,向特色原料药、高端仿制药出口转型,再到创新药国际化,出海产品不断升级;从出海方式看,由最早的进出口贸易逐渐发展到全方面、多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体现在新药注册、全球研发、多中心临床试验、海外并购、本地化生产、商业化布局等各个方面;从市场开拓看,目前中国医药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欧美日等发达市场,还是以“一带一路”沿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国药企都有所布局
从中间体、原料药出口,到特色原料药、仿制药出口,再到创新药出海全面结出“果实”,中国医药产业出海已经实现了从1.0到3.0的跨越式发展。这是记者从前不久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Informa Market s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与世界医药企业家高峰会上获得的信息。
当前,中国医药企业出海热潮迭起,不管是传统原料药、仿制药出口,还是创新药出海,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本土药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瞄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也纷纷抢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出海新机遇。
“走出去”整体向好
国产创新药出海成绩亮眼。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截至6月17日,在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许可项目中,有6项合作的总金额超过了10亿美元,涵盖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等领域。
“出海,在我国医药健康领域是一个高热词汇。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方兴未艾,无论是出海的产品、方式还是市场,都越来越多元化。”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惠表示。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出海已经从最初的1.0升级为3.0。”周惠详细介绍,从产品品种看,从中间体、原料药出口,向特色原料药、高端仿制药出口转型,再到创新药国际化,出海产品不断升级;从出海方式看,由最早的进出口贸易逐渐发展到全方面、多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体现在新药注册、全球研发、多中心临床试验、海外并购、本地化生产、商业化布局等各个方面;从市场开拓看,目前中国医药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欧美日等发达市场,还是以“一带一路”沿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国药企都有所布局。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外部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这都给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和向更高价值链延伸带来了挑战。但在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兴宇看来,我国医药行业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广泛的海外市场资源、丰富的人才队伍,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医药外贸、国际化“有条件也有信心”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年以来,我国整体医药出口低迷,但今年有所好转。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4月,中国医药产品出口额343.35亿美元,同比下降1.33%,相较于今年第一季度医药产品出口额1.75%的降幅,可以看出,出口下降趋势正在放缓;从国际市场来看,中国对美国、欧盟、非洲等各主要市场出口呈逐步复苏趋势。相关专家分析指出,从1—4月份数据来看,今年我国医药出口止跌回稳,年内或能实现小幅增长。
展会往往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6月19日,第二十二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暨第十七届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CPHI&PMEC China)在上海开幕。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天降大雨,但参展观众的热情丝毫没有消减:展馆外,是打着雨伞排队入场的人群;展馆内熙熙攘攘,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华北制药等企业的展台洽谈区座无虚席。据悉,今年CPHI&PMEC Chiana展会观众达10万人次,其中来自13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观众占比近25%,较2023年增长41.4%。不难看出,国内企业的“走出去”得到了国际买家的热烈响应。
抢抓新兴市场机遇
“全球医疗费用支出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慢病与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负担。全球医药市场庞大,空白市场众多,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事业部资深咨询顾问曾亚莉表示,不同地区的医药市场呈现不同增长趋势,欧美等成熟市场增长率已经放缓或有所下降,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将成为未来全球医药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力。
预计到2028年,全球药品支出(按折扣及返利前价格计算)将达到2.3万亿美元,并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其中,中国、印度和亚太地区的药品使用量增长最快,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北美、西欧和日本等高收入地区的药品使用量增长较慢。
在新兴市场中,“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受到关注。“一带一路”沿线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容量,制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诸多机会。我国已与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及东盟、非洲、拉美、中亚、阿拉伯等6个重点地区建立了命运共同体,为增进互联互通、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共赢塑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2023年12月,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斯鲁利单抗注射液获印度尼西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这是斯鲁利单抗首次在海外市场获批上市,也成为首个在东南亚国家获批上市的中国抗PD-1单抗。目前,复宏汉霖已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递交了该药上市许可申请,进一步推动斯鲁利单抗在东南亚地区的上市进程。
迈博药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李云峰介绍,该公司的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于2021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目前已顺利完成埃及、巴西等国家药品监管机构针对该产品的原液和制剂生产线的GMP符合性现场检查,为产品进入这些新兴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核心竞争力
当前,世界各国对公共健康领域的本地化建设更加重视,供应链、产业链本土化趋势明显。在新形势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
“本土化是壁垒也是机会。”在吴兴宇看来,本土化的过程中,各国设置壁垒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如果我们能够进入到这个市场,壁垒反倒成为我们的有利因素”。
南京法默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健也认为,机遇与挑战往往相伴相生。我国医药企业在开拓新兴市场的过程中,普遍面临法规不透明、注册周期长、营商环境复杂等问题,一般需要花费3~5年,甚至8~10年的时间,可一旦进入就意味着获得了先发优势,建立了企业的“护城河”。
中宁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班艳表示,我国一些企业在布局国际市场时,习惯性采用价格竞争的模式,大打“价格战”,影响企业的正常市场活动及行业整体发展,扰乱出口市场秩序的同时,也不利于中国产品品牌形象的提升,“我们需要摒弃依靠价格取胜的想法,应该将质量和服务作为第一竞争力,这样才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面对新形势,梁健认为,国内药企应当梳理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战略,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和核心优势市场。福建南方制药董事、总经理李永也表示,在横向方面,应提高体量和抗风险能力;在纵向方面,进一步精耕细作、做深做强,不盲目进行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原料药这一“红海”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不少原料药企业开始向CDMO转型。其中,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国内较早从传统仿制原料药业务转型为创新药CDMO的典型代表之一。
“CDMO的服务对象是全球的研创企业,优质、高效和高技术附加值是客户对CDMO服务商的核心诉求。”九洲药业副总裁杨永涛表示,为了及时顺应全球创新药研发外包需求的变化,九洲药业组建了多肽偶联药物技术平台。产能是决定CDMO企业业务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九洲药物通过“自建+并购”“投资+合作”等方式,布局全球业务版图,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