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客服
2024-04-23
2024年3月14日到2024年4月11日,28天的时间里中国轮胎市场至少迎来了73张涨价通知。据不完全统计,包含3月1日在内的涨价通知中,外资轮胎企业的涨价通知不到10张;而中国轮胎企业发布的涨价通知高达74张,至少8家轮胎企业发布了两张以上的涨价通知。
在这波涨价潮中,外资轮胎企业的涨价通知单数量仅占到了涨价通知单总数量的约8%,同时涨价幅度也非常有限,一改往年的涨价风格!以前最热衷于涨价的外资轮胎企业在这轮涨价潮中显得格外静悄悄。发生了什么?
2024年4月10日,天然橡胶收盘价格再度突破每吨15000元。同一日,另一重要原材料炭黑基准价达到了每吨10233元。两种原材料价格几乎自今年3月8日之后,就一直停留在价格高位波动。恰恰从12日开始,中国轮胎市场迎来了今年第一波涨价高峰。
而去年同期,天然橡胶价格未能超过每吨13500元,炭黑价格更是每吨仅有10066元。价格远没有现在这样高到离谱。
事实上,去年一年轮胎的原材料价格都处在理智范围内。唯一一次巨大波动出现在去年9月到10月,但是天然橡胶价格也仅涨到了每吨14860元后就急忙掉头向下,并在11月底下降到了每吨13200元左右。而12月到1月时,炭黑价格也更是低到了每吨不足9000元。
这也解释了为何去年轮胎企业的利润实现了翻倍增长。原材料价格下降叠加销量的上涨,自然让企业实现了利润数倍的上涨——有轮胎企业表示,成本下降让轮胎产品2023年的毛利率上涨到了21%,而在2022年其产品毛利率不足15%。
此外,不少轮胎企业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盈利达到了同年最好的利润表现。原因之一就是因为9月不少轮胎厂执行了涨价政策,而到了10月下旬,随着原材料价格下跌,轮胎企业有了更大的涨价空间。
因此,从涨价和盈利的关系可以看出,原材料价格在左右着轮胎企业盈利的同时,进而也在左右着轮胎市场的价格行情。
而当下原材料价格同环比分别涨了15%和3%后,轮胎企业怎么可能不涨价?
然而,纵观全球轮胎市场,似乎只有中国市场陷入了疯狂的涨价潮。
海外市场,中国胎企涨价幅度并不高,在能获取信息的渠道中,仅有万力轮胎一家轮胎企业发布了对海外市场的涨价通知。甚至有轮胎企业在涨价通知中明确了自己仅针对国内市场涨价。
同样都是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为何中国轮胎企业在海外市场没有过于明显地涨价呢?
因为目前海外市场的利润空间还能稍微应对当下的原材料价格波动!
按照以往的一些经营数据和财报表现来看,轮胎企业在海外市场赚的钱几乎是中国市场的2倍,甚至更多。由于中国轮胎市场长期处于低价竞争环境,中国轮胎企业的产品价格被压缩到了几乎只能维持生存的地步。
有轮胎企业此前的经营数据显示,在海外工厂的净利润达到14%时,其国内部分工厂的净利润不足5%。显然海外市场的盈利空间更大,对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抵御能力也更强。
这也是为何每一次原材料涨价,中国轮胎市场的反应往往最为激烈。中国轮胎市场净利空间不足5%的情况下,原材料向上波动10%,轮胎企业不可能不着急涨价。
但是真正敢通过涨价来为利润回血的只有头部轮胎企业,在今年泽波涨价中,能够发布两张及以上涨价通知的轮胎企业只有头部轮胎企业。目前已有头部轮胎企业在28天内连续两次发布了4张涨价通知,涨价幅度累计在5%左右,算是刚填平原材料价格在利润上砸出的大坑。
但是多数中小型轮胎企业只管意思意思涨价,最高不过3%——本来就是靠着低价抢来的市场份额,价格要是敢超过其他同类品牌,结局就是死路一条,悲惨退市。
然而,除了中小型轮胎企业“雷声大雨点小”的涨价做派,今年外资轮胎企业的涨价也是静悄悄到让人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然而在往年,外资轮胎企业可不是这个“画风”!按照外资轮胎企业在财报中的逻辑,涨价是保持盈利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今年原材料价格都涨上天的情况下,外资轮胎企业却几乎毫无动作。即使部分外资轮胎企业发布了涨价通知,但也只是针对部分产品轻微地涨价了4%-5%·。与往年动辄5%以上的涨价形成了鲜明对比!
往年宁愿牺牲销量也要利润的外资企业,为什么在今年的涨价潮中没动静了?
不敢涨,也没法涨了!
首先,在中国市场,低价竞争虽然让中国轮胎企业的利润受到了极大地挤压,但是也正是因为价格优势,中国轮胎品牌的销量开始呈现出上涨趋势。不断挤兑着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虽然外资品牌还凭借着在高端市场的配套份额占据着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是他们也深知在价格优势和新能源汽车替换市场,中国轮胎品牌正在乘胜追击,进一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因此,在当下的利润空间还能应对一段时间成本上涨时,外资轮胎企业不会轻易涨价,牺牲掉当下在中国轮胎市场仅存的生存空间。
而在海外轮胎市场,不少外资轮胎企业似乎更是有苦难言。2024年初,欧盟开始针对头部外资企业进行“价格垄断调查”,因为近3年为保利润涨价太猛,6家外资企业被以“价格操控”为由被调查是否存在暗中定价的问题。而如果坐实价格操控嫌疑,外资企业将要面临如其销售额一样夸张,甚至更加夸张的罚款。
而在美国市场,有两名消费者因为外资轮胎企业销售的轮胎价格过高而起诉这些轮胎企业存在“价格操控”。有消费者认为,轮胎企业在过去两年中遭受的成本冲击远远低于其涨价幅度,因此怀疑轮胎企业故意抬高价格来实现更多的利润所得,侵害消费者权益。
虽然目前调查和起诉都还没有结果,但是来自于机构和消费者的双重压力,以及亚洲高性价比轮胎带来的市场份额冲击,都让外资轮胎企业在今年对涨价非常谨慎。
外资轮胎企业迟早加入涨价大军
但是随着汇率步步走高,原材料价格继续冲击高点,外资轮胎企业预计在无法平衡成本之后,也会加入2024年的涨价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