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6-24
近日,台湾造纸工会公布的2024年报数据显示,去年该地区造纸产量出现明显下滑,降至389.5万公吨,这不仅打破了已维持七年的400万公吨产量水平线,更是创下了近九年来的最低纪录。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加之中国大陆造纸产能持续扩张,未来台湾造纸业若想实现产量增长,无疑将面临诸多挑战。
产量下滑显著,销售呈现内温外冷态势
依据台湾造纸工会2024年报内容,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形势表现平淡,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直接导致造纸产量出现下滑。2024年,台湾纸与纸板总生产量为389.5万公吨,相比上一年度减少了4.7%,产量数值为近九年来最低。细分来看,纸张生产量为74.5万公吨,年减幅达3.2%;纸板年产量则为315万公吨,较之前一年下降了5.1%。
在销售方面,2024年台湾造纸业呈现出“内温外冷”的局面。总销售量为388.9万公吨,年减3.7%。其中,内销表现相对较好,达到252万公吨,实现了2.8%的增长;然而外销情况却不容乐观,出口量为136.8万公吨,同比锐减13.7%。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台湾造纸业最大出口地的中国大陆,自身造纸产能持续提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经济“内卷”致使整体市场需求出现下滑,进而对台湾造纸产品的进口需求降低。
与大陆产量对比,位居全国第十
台湾地区采用公制单位,其“公吨”与中国大陆的“吨”在计量标准上完全一致。将台湾地区2024年388.9万公吨的造纸产量,与中国大陆各省市的造纸产量进行横向对比,可以发现台湾的产量处于中上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十。
具体到2024年中国大陆各省市造纸产量数据,山东以2219万吨的产量位居榜首,广东紧随其后,产量达2193万吨,江苏为1476万吨,浙江是1315万吨,福建876万吨,广西788万吨,湖北691万吨,河南680万吨,河北432万吨,以上九个省份的造纸产量均超过台湾地区,而其余省市的造纸产量则在台湾之后。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大陆造纸业规模庞大,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山东、广东等造纸大省凭借完备的产业链、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在产量上远远领先于台湾地区。
未来竞争加剧,面临内外销严峻考验
步入2025年,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给全球经贸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造纸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今年前四个月,台湾地区造纸产量累计为118.7万公吨,年减9.3%。从产品类别来看,除家庭用纸产量实现4.3%的增长外,文化用纸、纸箱用纸、白纸板等品类的产量,均因外销市场遇阻而受到抑制。
台湾造纸公会理事长黄鲲雄指出,随着美国与各国关税谈判逐渐明晰,全球供应链有望迎来新的格局变化。在此背景下,他鼓励造纸行业的会员企业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审慎评估并调整自身的营运发展策略。同时,鉴于全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应积极顺应净零排放的发展趋势,抓住智能化、低碳化转型的关键契机,提升企业竞争力。
台湾造纸公会还特别提到,碳费的征收已正式启动,这无疑使造纸业在内外销市场上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挑战。因此,公会呼吁台湾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加快行动,全面规划出台台湾版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为民生制造业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目前,符合第一批碳费征收资格的15家造纸厂已经确定,其中包括正隆后里厂、大园厂、竹北厂、新竹厂,荣成二林厂,华纸久堂厂、花莲厂、台东厂,永丰余工纸新屋厂、永丰余消费品清水厂、杨梅厂,广源台中厂,以及锦美、日皓、合众等。最终,将以2025年排放量超过2.5万公吨作为标准,确认符合碳费缴交资格的企业。
随着全球步入碳排放有价的新时代,台湾造纸公会计划着手准备自主减量计划的申请工作,期望能够将造纸行业纳入高碳泄漏风险产业范畴。一旦会员厂的自主减量计划通过审核,便可获得排放量调整系数值(初期设定为0.2),从而有效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