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4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家具智能等级评定及标识》(GB/T 46260-2025)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标准对家具产品的智能等级、评定规则和标识方法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传统家具企业向智能领域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消费者更清晰地识别和理性选购智能家具产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开展家具智能等级评定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家具智能市场,明确家具智能的定义,避免出现伪智能现象,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标准化的智能产品。
近年来,家具智能化发展迅速,从早期的电动升降桌椅,到如今具备语音交互、场景联动的全屋智能系统,智能家具已逐渐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中研普华的相关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智能家具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3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8%。
然而,在市场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智能家具缺乏统一的分级和评判标准,消费者很难分辨产品的“真智能”与“伪智能”。此次发布的标准针对这些问题,规定了详细的智能等级划分、评定规则和标识方法。
其中,智能等级划分是最为引人关注的部分。标准首次将家具智能化水平分为L1-L4四个等级,等级越高,意味着家具的自主响应、场景适配和用户交互能力越强。比如,具有“模式记忆”功能,可一键切换阅读或休息模式的沙发,被界定为L1级,属于入门级智能家具;而具备环境感知、联动控制等功能的家具,则有可能达到更高等级。
此外,标准还明确了智能等级专属标识,对标识的图案样式、尺寸、颜色、字体等进行了统一规定。要求在说明书、包装以及产品显著部位标注智能等级和评定机构名称,以便消费者在选购时能直观地识别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此次发布的等级评定及标识能够促进家具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推动更多“家具+AI”产品的出现,从而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业内普遍认为,该国家标准的实施将在多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家具制造企业来说,标准为其提供了清晰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有助于企业加大智能化投入,开发差异化的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标准建立起了“可感知、可对比、可追溯”的体系,使理性消费成为可能。从行业整体来看,统一的等级评定与标识机制有助于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家具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随着标准的落地实施,智能家具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智能家具在智能家居板块中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体验型、品质型产品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龙头企业与新锐品牌都将在标准的指引下加快产品的迭代升级。可以预见,《家具智能等级评定及标识》国家标准的实施将有力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