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08
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于白宫郑重表示,美国即将对芯片和半导体产品征收约100%的关税。这一决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全球科技与经济领域激起千层浪。
特朗普在当日与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共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着重强调:“这一税率将适用于‘所有进入美国的芯片和半导体’,但对于那些已承诺在美国本土投资建厂,或者已实质性启动建厂程序的企业,将给予关税豁免待遇,不会收取任何关税费用。”他同时透露,这一关税政策有望最早在下周正式落地实施。
特朗普此次发布的芯片关税政策,背后意图明显,旨在通过高关税壁垒,强势推动全球芯片产业加速向美国本土回流,大力促进美国国内芯片制造业的发展,稳固美国在全球芯片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在他看来,这种高额关税的施压手段,能够迫使众多国际芯片企业重新权衡在美国投资建厂的利弊,从而吸引大量芯片产能与相关投资涌向美国。
当天,苹果公司也在发布会上宣布重大决策,将在之前承诺的5000亿美元投资基础上,未来四年内向美国本土的研究与制造领域额外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这一表态被外界普遍认为,是苹果为规避即将实施的高额芯片关税,不得不做出的战略调整,计划将部分供应链逐步迁回美国。
事实上,在此之前,包括台积电、英伟达、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等在内的多家全球顶级芯片制造商,均已相继承诺会在美国本土生产部分产品。其中,台积电此前已宣布对美投资1650亿美元用于建厂,此次特朗普正式公布台积电赴美投资金额为2000亿美元。特朗普明确指出,对于那些承诺在美国建厂,却最终未能履行承诺的企业,必将重新面临高额关税以及反制关税的严厉制裁。
然而,相关专家对这一政策的实际影响深表担忧。美国长期以来在芯片制造领域,缺乏低成本、大规模的完善配套体系,难以独立构建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再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在特朗普此前已对钢铁、铝、铜等产品征收高达50%关税的基础上,此次再对芯片加征高额关税,无疑将进一步大幅推高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外,美国本土目前尚不具备高端晶圆制造的成熟能力,英伟达、AMD等芯片设计企业在生产环节,仍严重依赖台积电与三星等亚洲代工企业的技术与产能支持。即便相关企业已承诺扩大在美国的采购规模,但东亚以外地区的先进产能,远无法在短期内满足美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同时,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因建设成本过高、工期延误等问题,进展十分缓慢,短期内难以实现稳定量产,无法有效缓解美国芯片市场的供应压力。
不仅如此,作为通用性基础零部件,半导体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从汽车、家电等日常消费品,到医疗设备、军工系统等关键产业,几乎无处不在。据美国汽车协会测算,仅对芯片制造设备征收25%关税,就可能导致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增加1200至2500美元。若对整类半导体产品全面加征100%关税,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和外溢效应将呈几何倍数放大,家电、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行业都将面临系统性的成本大幅上涨。这不仅会严重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还会不可避免地将成本压力层层传导至终端消费者,进而推动整体物价水平大幅攀升,对美国国内的实体经济与消费市场造成沉重打击。
芯片和半导体作为当今科技产业的核心关键,其全球供应链早已形成紧密协作、高度依存的格局。特朗普此次以100%高额关税强行介入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做法,在短期内或许能够迫使部分企业做出妥协,催生一些“表态式投资”,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市场碎片化与强制施压下的投资行为,无疑将严重扰乱全球芯片产业的正常发展秩序,削弱全球创新体系的协同效应与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对全球科技进步与经济稳定增长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和负面影响。而美国自身,也极有可能在这场关税博弈中,因产业链的失衡与市场的紊乱,损害其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