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7
在4月29日举办的2025石化产业发展大会创新发展论坛上,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引发广泛关注。作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医疗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虽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在高端产品领域,自给能力仍存在显著缺口。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形势下,石油和化工行业亟待通过科技创新重塑传统产业格局,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国产化进程,实现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
众多与会专家将目光聚焦于高端应用场景,指出多个关键材料领域亟需技术革新与国产替代。其中,电子材料相关领域尤为突出,从通信领域不可或缺的导热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到半导体产业的核心耗材光刻胶、掩膜版等,均面临着进口依赖的挑战。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鲁瑾强调,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是我国电子材料行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她分析,“十五五”期间,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电子材料需求,为行业发展创造广阔空间。未来将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同时深化国际合作,全面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汽车产业领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院长孟宪明指出,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加速,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塑料及改性树脂等非金属材料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他认为,要实现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大规模应用,必须有效控制成本,包括降低原材料价格、开发低成本成型工艺等;核心能源材料的技术突破将为新能源电池创新提供关键支撑;出行方式的变革促使汽车构型发生变化,催生出对轻量化、智能化新型复合材料的需求;功能化材料也需要紧密围绕用户需求,借助科技力量拓展应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而在医疗领域,化工材料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张丽介绍,我国在中低端医用材料市场已占据优势地位,但在高端医用材料市场,进口产品仍占据超60%的份额。她呼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优化产业链布局,并加强临床验证环节,全方位提升国产材料的性能与品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彬特别强调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他向行业企业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提升对专利工作的重视程度,注重专利质量提升与运用规划;二是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强化源头保护;三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与工作机制;四是增强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及多元化解能力;五是提升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为行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