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7
9月16日,成都海关披露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四川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6832亿元,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八,较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出口规模突破4100.5亿元,同比增幅5.3%;进口额为2731.5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5%。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四川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进出口总量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前8月四川出口规模首次在同期突破4000亿元关口,为全省外贸增量贡献超200亿元,成为拉动外贸稳定增长的关键力量。
从贸易结构来看,四川外贸呈现“传统优势稳固、新动能突出”的特点。一方面,集成电路、电脑及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品持续发力,前8月进出口规模分别突破2000亿元、1200亿元,夯实了外贸基本盘;另一方面,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正成为出口增长的核心引擎——前8月三类产品合计出口201.1亿元,同比激增77.6%,其中光伏产品出口同比大涨277.8%,锂离子蓄电池出口更是实现1170.9%的爆发式增长,锂电池凭借产业优势领跑“新三样”赛道。进口端同样不乏亮点,消费品进口规模达128.1亿元,同比增长7.8%,鲜虾、冰鲜三文鱼等生鲜品类进口增速显著,分别同比增长175.9%、17%,反映出省内消费市场需求的持续升级。
“新三样”的亮眼表现,离不开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的双重支撑。以光伏领域为例,通威近期与波兰光伏系统供应商达成合作,签订TNC2.0系列100MW组件年度框架协议,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该企业依托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出海路径,推动“制造能力”向“全球竞争力”转型,通过优化市场布局、强化客户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海外销量翻倍增长,其TNC2.0技术可帮助组件成本降低1.20%、度电成本降低1.28%,为海外客户创造实际价值,成为技术驱动出口的典型案例。
在锂电产业领域,宜宾作为“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已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优势——当前全国每生产7块锂离子动力电池,就有1块产自宜宾。依托四川丰富的锂矿资源与绿色水电优势,宜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锂电生态圈:宁德时代在当地签约10期项目,总投资达640亿元,年产能已达180吉瓦时,同时带动120余个上下游配套项目集聚,形成从原材料供应、电池生产到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闭环,为锂电池出口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外贸主体的壮大,也为“新三样”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撑。前8月,四川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超8500家,同比增加9.2%,越来越多企业主动融入全球市场。其中,高级认证企业(AEO企业)表现尤为突出,进出口规模达3326.2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整体外贸7.3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比重提升至48.7%,凭借通关便利等优势,为“新三样”产品高效出海打通了通道。
从区域协同发展来看,四川外贸呈现“核心引领、多点开花”的格局。成都作为核心枢纽,前8月进出口达5669.8亿元,同比增长4.9%,拉动全省外贸增长4个百分点;绵阳、内江、自贡等7个市州进出口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区域外贸活力持续释放,为“新三样”产业在生产配套、物流运输等环节提供了协同支撑,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链整体效率。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当前外贸发展仍面临挑战:新一轮国际关税政策调整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叠加上半年部分外贸企业提前交付订单,中小企业后续可能面临订单衔接压力,三、四季度外贸增长仍需应对多重考验。对于“新三样”产业而言,未来需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拓展多元市场、优化供应链布局,以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确保出口增长动能的可持续性,继续为四川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