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2
以“数智健康,共享发展”为主题的“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暨第五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于16日在广西南宁市盛大开幕。此次论坛聚焦数智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深度合作,旨在推动区域卫生健康事业迈向新高度。
在论坛上,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沈洪兵就进一步密切中国—东盟卫生合作提出了三点极具前瞻性的倡议。他强调,双方应通力合作,提升区域乃至全球卫生治理水平。面对跨国界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病的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等,中国与东盟国家需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与联合行动,共同制定并完善区域卫生治理规则与应急机制,为全球卫生治理贡献区域智慧与力量。
拥抱数智技术,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是沈洪兵倡议的重点。他指出,数字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全球卫生健康体系,推动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提升服务效率,加速疾病防控的创新进程。数字化已然成为全球健康公平的新引擎。政府主导、技术普惠、数据安全三者有机结合,能够助力发展中国家突破传统医疗基建的瓶颈,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弯道超车。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等的功能,利用数智技术赋能双边、多边卫生合作,让先进的数智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民众的健康福祉。
此外,沈洪兵倡议加强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培养专业人才、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措施,确保区域内民众能够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卫生服务,减少因地域、经济等因素导致的卫生服务差距。
本届论坛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卫生官员,东盟秘书处、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等国际组织代表,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卫生行业协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众多中外嘉宾。他们在论坛中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共同探寻深化务实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
沈洪兵在发言中着重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对全球卫生健康体系的深刻变革。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推动全球健康公平的关键力量。在政府的有力引导下,实现技术的广泛普及,并保障数据安全,发展中国家便有可能绕过传统医疗基建发展缓慢的困境,实现快速发展。例如,远程医疗技术可让偏远地区的患者获得大城市专家的诊疗建议;大数据分析能够助力精准的疾病防控,提前预测疾病传播趋势,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卫生健康是中国—东盟建设“五大家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双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积极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精心打造了众多“小而美”的合作项目,使得卫生健康合作这一金字招牌愈发闪亮。双方在传染病联防联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传统医药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6年以来,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5届,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卫生领域建言献策、分享经验、探讨合作的关键平台。每一届论坛都聚焦不同的热点议题,推动双方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本届论坛设置了妇幼健康交流与合作、健康产业发展、疾病防控合作、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卫生应急合作、医院管理合作、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等7个分论坛,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双方在卫生健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论坛开幕当日,备受瞩目的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正式启用。该中心定位为面向东盟的高水平医疗保健国际合作平台,具备危重症救治、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医学科研与合作交流等多项重要功能。其启用将显著提升中国—东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能级,极大地增强区域公共卫生协作能力,为双方在疾病防控、医疗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