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8
7月4日,印度政府再度行动,向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了针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通知。这一举措距离印度5月份首次提交同类通知时隔不久,凸显了印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态势。此次印度计划针对今年3月26日美国对印度出口的乘用车、轻型卡车及部分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行为,实施对等的关税反击措施。
印度在向世贸组织的通报中详细指出,美国对印度汽车及零部件加征的25%关税,已对印度约28.95亿美元的出口额造成影响,导致印度出口商额外承担了约7.2375亿美元的关税成本。印度方面坚定认为,美国此举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尤其是违背了《1994年贸易及关税总协定》以及《保障协定》,构成了带有歧视性质的贸易限制行为。基于此,印度明确计划对美国产品征收等额的报复性关税,以此捍卫自身的贸易权益。
回顾5月12日,印度就已向世贸组织提交通知,彼时印度计划对价值76亿美元的美国输印商品征收19.1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这一行动是对美国政府2025年2月宣布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的回应。作为全球第二大粗钢生产国,印度在钢铁出口方面深受美国这一政策的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印度全部商品加征26%“对等关税”,随后给予印度90天的暂缓期,旨在推动双方进行贸易谈判。随着7月9日这一最后期限的日益临近,印美双方的贸易磋商已进入白热化的冲刺阶段。然而,谈判进程并不顺利,双方在诸多关键议题上仍存在巨大分歧。印度商工部部长皮尤什·戈亚尔明确且强硬地表示,印美贸易谈判绝“不受美方最后期限约束”,印度始终坚持协议必须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立场。
在谈判的关键领域,印度将农业和乳制品视为“不可触碰的红线”。印度国内农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及庞大的就业群体和民生保障。一旦开放转基因作物及乳制品市场,可能对本国农业生产体系和农民利益造成严重冲击。而美国方面,在汽车零部件、钢铁以及农产品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对印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希望印度进一步开放市场,为美国相关产业创造更多出口机会,但美国愿意在多大程度上给予印度关税豁免承诺,目前仍充满不确定性。
从市场分析的角度来看,印度再次向世贸组织提起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通知,更多是将其作为在贸易谈判冲刺阶段的重要筹码。一方面,通过此举向美国施加压力,试图在谈判桌上争取更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7月9日暂缓期结束后可能出现的贸易冲突储备反制工具。若印美双方能够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在汽车、农业、钢铁等关键问题上相互作出妥协,那么双方有望达成临时协议,印度对美报复性关税的实施可能会暂时搁置;反之,若双方在这些核心问题上僵持不下,印度很可能在世贸组织正式发起争端解决程序,届时印美贸易关系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全球贸易格局也可能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