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6
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2025年前8个月,上海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值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这一规模占同期上海市外贸总值的四成,占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两成,成为稳外贸、促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上海海关通过深耕政策创新、探索监管服务新模式,持续激活特殊监管区域的开放平台效能,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服务赋能高端制造业升级
在飞机保税维修领域,受益于中国机队规模扩张与国产大飞机产业崛起,市场维修需求持续激增。上海海关立足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的区位优势,叠加“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便利化措施,构建“绿色通道”与“预约通关”机制,实现维修料件“即到即验、即验即放”,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近6%。针对企业料件管理痛点,创新推出“区内直转”业务,允许企业在仓库内直接完成保税与非保税料件的状态互转,料件周转效率提升约40%。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今年前8个月,上海海关已监管维修飞机数十架、发动机超百余台。
保税物流打通双循环关键节点
上海海关以精准政策“服务包”赋能供应链节点企业,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助力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成功引入巴德、诺和诺德等国际知名医疗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前8个月该综保区进口医疗器械货值同比增长40余倍。在服务国际合作方面,海关梳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政策,通过“一企一策”破解通关堵点,推动俄罗斯食品、印度汽车配件等特色商品与本地笔记本电脑高效进出口。松江综合保税区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进出口值在前8个月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双向市场通道持续拓宽。
“保税+”新业态拓宽发展维度
依托“区港联动”优势与数字化监管创新,上海海关在汽车贸易领域探索以车辆识别代码为核心的全周期管理机制,实现无牌整车“不停车自动验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前8个月已保障新能源汽车出口十余万辆。跨区域协同监管不断深化,上海海关已与全国二十余个直属海关建立合作机制,借助远程视频监控、“鉴证溯源”等科技手段,推动跨关区保税展示业务常态化开展。在新兴业态培育上,青浦综合保税区依托飞机保税维修产业基础,发展航空业保税培训,累计引入十余台保税进口飞行模拟机,前8个月参训人数达七万人次,同比增长约40%,形成“产业+培训”的良性生态。
上海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监管服务创新,充分释放特殊监管区域的开放红利,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