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4
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支撑现代化工业发展的核心基石。在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的推动下,全球市场对精密加工、复杂成型等高端机床的需求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中国“工业母机”产业呈现“内外资齐发力、技术政策双驱动”的发展态势,加速从本土市场走向全球舞台。
外资巨头的“中国化创新”成为重要推力。在素有“德企之乡”美誉的江苏太仓,德国前十大机床企业中有6家在此扎根,百年机床巨头巨浪集团便是其中的代表。自2012年落子太仓以来,巨浪凯龙机床(太仓)有限公司深耕中国市场十余载,业务量已实现三倍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太仓团队深度对接国内产业需求,自主研发出“直线电机驱动款”机床,专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工场景设计,将汽车结构件切削加工效率提升40%。技术创新带动进口需求激增,今年前8个月,该公司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超1倍。为保障设备与零配件快速通关投产,南京海关所属太仓海关开通“绿色通道”,通过“两步申报”“预约查验”等便利化措施,安排专人跟进解决通关难题,大幅压缩了设备投产周期。
本土企业则凭借技术突破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江苏机床出口额达109.7亿元,同比增长15.3%,成为全国“工业母机”出海的重要窗口。民营企业江苏天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的转型之路颇具代表性,这家专注于铝合金熔化与铸造设备的企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构建起核心竞争力——新一代智能铝合金融化设备实现了能耗下降、熔化提速与纯度提升的三重突破,自主研发的“TH-165工业搬运机器人”“五自由度机器人异形工件表面精整机”等装备,更形成了智能铸造全流程解决方案。目前企业已手握近80项专利,产品成功打入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今年前8个月出口货值超5000万元,同比增长11.1%。
从行业全局看,中国“工业母机”的出海突破绝非个例。2025年一季度,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已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出口增幅扩大,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这背后,是国产技术从“跟跑”向“并跑”的跨越——在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华中数控的五轴联动系统控制精度已能与德国发那科比肩,凯恩帝推出的“无代码”编程界面大幅降低操作门槛,形成了“国产底层+国产芯片+国产平台”的全链条生态,且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国产机床正从单机出口向“标准+装备”整体输出升级,借助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交钥匙”产线解决方案,利润率较单机出口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政策与服务的精准赋能为出海保驾护航。除了海关部门提供的“提前申报”“抵港直装”等通关便利,镇江海关还联合地方商务部门通过重点企业座谈等形式,实时传递政策动态、指导质量管控,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更形成了长效支撑,如沈阳机床示范区企业可享受法检商品免验等政策,检测周期缩短30%以上。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国际市场非关税贸易壁垒增多带来的挑战,让“工业母机”出海之路更畅通。
从外资企业的本土化创新到本土企业的全球化突破,从技术攻坚到政策护航,中国“工业母机”正加速撕掉“中低端”标签。未来,随着全产业链自主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国际标准话语权的增强,中国机床将在全球高端制造市场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