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上半年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出口增长34.9%,创新与服务双驱发展

2025-08-21

  据成都海关统计,2025年上半年,四川外贸进出口5190.9亿元(全国第8),同比增长6.3%;其中,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出口同比猛增34.9%,成为新质生产力驱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增长底气:政策+资源,筑牢产业根基

  四川生物医药产业的亮眼表现,源于政策赋能与产业链协同:

  政策引领创新:省委、省政府出台《医药健康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创新药“青苗培育”行动方案》等文件,推动AI、大数据等技术用于药物研发;布局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聚焦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

  集聚产业资源:吸引GE医疗、阿斯利康等国际企业设研发中心,培育药明康德、华西海圻等研发企业,以及国药四川、泉源堂等流通百强企业;建成都国际医药港等枢纽,形成“研发-生产-流通”完整链条。

  二、创新亮点:“川药”实力凸显,获批数量全国第二

  四川创新药研发走在全国前列:

  企业突破:健进制药盐酸伊达比星注射液获美国FDA无缺陷批准,成该品种中国首家出口美国企业;康诺亚1类新药司普奇拜单抗(康悦达®)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IL-4Rα抗体药物,已获批3个适应症,获国家突破性治疗认定。

  平台与数量领先:4个平台入选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2016-2024年成都药品获批上市637个(按品种计),全国城市排名第二。

  三、出海成绩:医药“川军”拓全球,多品类齐发力

  依托“一带一路”与展会平台,四川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出海:

  创新药交易额破纪录:2023年百利天恒与BMS合作交易额84亿美元,2024年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合作达93亿美元;2022-2024年成都医药出海超270亿美元,2025年前5个月新药出海超14亿美元。

  器械与中药材出海:四川阿斯特上半年医疗器械出口超6000万元,远销欧美、东南亚;成都普什制药玻璃酸钠滴眼液获非洲多国注册,计划年底覆盖全非;“松潘川贝”出口18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首破出口“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