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09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智能床垫》(GB/T 46272—2025)国家标准,明确将于202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首次为智能床垫产品的智能化功能、舒适健康性能及安全防护设立统一技术标尺,不仅填补了行业缺乏系统性国家标准的空白,更为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智能床垫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一、明确智能交互技术要求,筑牢智能化体验基础
标准聚焦智能床垫的核心交互功能,从用户操作便捷性与数据服务安全性双维度提出要求:一方面,明确产品需支持远程控制、状态提示、异常报警及语音交互等多模态操作,确保用户可通过终端设备灵活操控产品,并实时接收设备运行异常等警示信息;另一方面,强化全链路数据管理规范,对用户信息录入、数据传输同步、健康数据查询分析等环节提出技术要求,为智能床垫实现精准健康监测、个性化服务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同时保障用户隐私数据安全。
二、规范舒适健康性能指标,提升产品使用体验
针对智能床垫的核心使用价值,标准从舒适度、健康功能、环境友好性三方面设定量化指标:在调节性能上,要求产品具备自适应调节或个性化定制调节能力,配备运行装置的产品,其运行速度不得超过50mm/s,避免调节过程中产生不适感;在健康监测功能上,明确心率测量误差需控制在±5次/分钟以内,呼吸率测量误差不超过±5次/分钟,确保健康数据的参考价值;对宣称具有抑螨、抑菌功能的产品,要求抑螨率达到60%以上、抑菌率不低于90%,切实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此外,标准严格限制设备运行噪声,规定工作状态下噪声不超过55分贝,睡眠模式下噪声需低于30分贝,最大限度降低设备运行对睡眠质量的干扰。
三、构建多维度安全防护体系,消除使用风险隐患
为保障用户使用安全,标准构建覆盖电气、电磁、信息、防火等多领域的安全防线:在基础安全上,要求产品符合电气安全、电磁兼容及阻燃性能相关技术规范,杜绝电气漏电、电磁干扰引发的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针对带加热功能的产品,明确禁止出现皮肤灼伤、热冲击等风险,通过温度控制、过热保护等技术要求保障使用安全;在信息安全层面,强化用户数据加密存储、传输防护要求,防范数据泄露、非法访问等风险,全方位消除智能床垫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此次《智能床垫》国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为智能床垫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及市场监管提供统一技术依据,不仅有助于引导行业从“功能堆砌”向“标准规范”转型,更能通过明确的技术门槛推动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最终实现消费者、企业与行业的多方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