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速崛起:重塑全球汽车供应链格局

2025-11-25

  “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中的影响力与战略地位正持续攀升,尤其在多个核心零部件领域,已成为驱动全球汽车供应链增量发展的核心枢纽。”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在近期举办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暨淮南深度融链发展大会上,深入剖析了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变革新态势。

  最新行业数据表明,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已逼近70%,连续多年保持全球领先态势。“我国在汽车供应链关键环节已构筑起先发优势。”张永伟特别指出,智能化零部件产业实现了从“引进输入”到“创新输出”的关键性转变,这一突破意味着中国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这一未来赛道中,将肩负起更为关键的引领角色。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度变革期,如何构建开放协同、韧性强劲且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体系,成为本次大会上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们热议的核心议题,各方就此展开深入交流并分享独到见解。

  “汽车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供应链综合实力的较量,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根本上取决于其零部件产业的硬核实力与产业生态的完善程度。”比亚迪安徽省总经理助理王昭原表示,面向“十五五”规划周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步入变革提速的关键十年。在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等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进程将持续深化,行业转型不会留有停顿缓冲的空间。

  蔚来汽车供应链发展部助理副总裁辜向利对此深有感触。他强调:“唯有坚持技术创新,才能铸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构筑起难以复制的产业‘护城河’。”

  值得关注的是,动力电池、汽车芯片及车载软件已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竞争的三大核心焦点领域。张永伟坦言,尽管我国在动力电池领域已形成规模化优势,但仍面临上游资源供应集中度较高及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带来的双重挑战;在汽车芯片领域,国内产业虽实现快速崛起,地平线、华为等企业已成为国产算力芯片研发的中坚力量,但大量中小规格芯片的自主化进程仍需提速;而车载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作为智能汽车竞争的底层基础,其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这三大领域既关乎供应链安全的核心命脉,又存在技术迭代的不确定性,是保障供应链稳定的关键所在。”

  江汽集团采购中心副总经理魏沈平围绕构建开放韧性的供应链生态体系,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推动从“产品输出”到“体系输出”的升级,在出口整车的同时,重点推广“车型平台+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的复合输出模式;二是实现从“地理布局”到“韧性网络”的转型,打造兼具全球协同效率与区域自主保障能力的弹性供应链架构;三是深化从“资源整合”到“生态共赢”的发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对接全球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推动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

  对于中国汽车供应链的未来发展,张永伟作出预判:到“十五五”期末,中国汽车年产量有望突破4000万辆,其中国内市场销量预计达2700万至2800万辆,海外产销规模将超过1200万辆,整体产销规模占全球汽车总产销(预计9000万辆)的比重约为45%。更为关键的是,无论全球汽车的最终生产地位于何处,其搭载中国产零部件的比例——即行业内所称的“含中率”,将呈现持续稳步提升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