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6-26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非洲木材对中国出口持续呈现萎缩态势,出口累计81.37万立方米,同比收缩31%;进出口金额2.61亿美元,同比下跌33%。
5月单月数据更为严峻,中国自非洲进口的木材数量同比暴跌41%,降至14.6万立方米,环比4月进口量下降14.1%;进口金额同步缩水38%,仅为4811万美元,成为今年前五个月进口额最低的月份。
在主要供应国中,过去对华木材出口的主力国家集体陷入困境。加蓬5月对华木材出口下降23.2%;喀麦隆出口下跌39.5%;南非共和国缩水47.3%;刚果共和国和赤道几内亚出口下降幅度超过70%;莫桑比克和加纳的降幅更是直接突破80%。
当然,也有少数国家呈现出逆势增长。刚果民主共和国对华出口大幅增长了58.7%;坦桑尼亚出口增长89.5%。不过,这些零星的增长难以改变整体中非木材贸易遇冷的大趋势。
非洲木材对中国出口持续萎缩,背后原因较为复杂。从中国国内来看,新房开工率走低,直接冲击装修与家具行业对木材的需求。消费者在经济环境波动下,消费更为谨慎,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加工厂进货也趋于保守,主要以补库存为主,而非大量采购新的木材。从国际层面看,地区冲突和地缘政治不断升级,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前景尚未完全明朗,而美国作为中国木制家具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持续性的关税冲击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限制了中国制造商对美出口,进而间接影响了中国对非洲木材的进口需求。
面对中国市场的持续降温,部分非洲生产商开始考虑调整策略。他们计划削减中国买家以往青睐的材种(如沙比利、奥古曼等)的生产,转而生产更多用以出口至欧洲、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材种(如大绿柄桑、塔利等)。但当前几乎没有新的合同订单,木材库存却仍在持续增加,这一转型策略在短期内也难以有效减轻非洲木材商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