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5
近日,秀洲纺织产业重镇王江泾镇组织12家纺织企业组团赴俄罗斯开展市场考察与合作对接,通过政企协同、产业联动的方式,与俄方企业及机构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为"丝路通"区域品牌注入新动能。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在全球市场格局调整期,"跑出来才有机会"已成行业共识。
多维布局,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考察团以"调研+展会+对接"三维模式展开市场开拓,首站在圣彼得堡与俄罗斯俄中商务园举行专题洽谈,围绕纺织面料贸易创新、跨境投资机遇等议题深入交流,为两地产业合作搭建起沟通桥梁。
在莫斯科,考察团重点走访柳布利诺、萨达沃特两大核心批发市场。作为俄罗斯服装产业的关键供应链枢纽,这两大市场聚集了大量面料、辅料及服装采购商——俄罗斯轻工业基础薄弱,纺织服装长期高度依赖进口,批发市场成为中国产品进入当地市场的重要渠道。萨达沃特市场负责人对王江泾面料的品质与性价比表示认可,明确表达了合作意愿,希望共同拓展中国优质纺织产品的在俄销售网络。
展会平台成为展示实力的重要窗口。考察团集体亮相东欧规模最大的俄罗斯国际专业轻纺博览会,通过实物展示、技术讲解等方式,集中呈现王江泾在功能性面料、高端织造等领域的优势,现场达成多个初步合作意向,为后续市场拓展"起针引线"。
产业联动,打造出海聚合效应
此次俄罗斯之行创新性地实现了"单点突破"与"集群发力"的结合。考察团联合俄罗斯最大物流企业CDEK共同主办资源对接会,这场活动不仅是王江泾纺织的海外推介,更成为嘉兴五大产业带的集体亮相——洪合毛衫、海宁皮革、平湖羽绒服、海宁袜业与王江泾面料协同参展,30家企业的40余位代表通过产业推介、产品展示开展全方位商务洽谈。
得益于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纺织协会等权威机构的支持,对接会吸引超700名国际嘉宾参会,有效放大了"中国纺织产业带"的品牌影响力。作为CDEK母公司的俄罗斯最大公共多元化金融企业Sistema集团,在对接中与考察团达成初步合作共识,为后续深度合作埋下伏笔。
技术输出,开辟产业链合作新空间
此次出海的核心突破在于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赋能"的升级。去年以来,俄罗斯政府推出纺织企业补贴政策,旨在破解设备老化、生产效率低等瓶颈,推动本土服装产业升级,并积极寻求中国先进纺织装备与供应链管理模式支持。
恰逢Sistema集团全力推进莱赛尔全产业链发展,王江泾企业凭借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积累迎来机遇——当地纺织企业已实现从原料加工到织造设备的全链条技术储备,其中嘉兴市昶兴喷织有限公司等企业更是凭借石墨烯面料等创新产品,成为安踏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考察团针对性地推介莱赛尔原料加工设备、高端织布设备及后端工艺技术,成功与俄方启动首轮项目洽谈,并专程赴沃洛格达考察当地纺织工厂,得到州政府主要官员接待,为技术输出与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政企协同,构建长效出海生态
此次抱团行动是王江泾纺织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延续。今年以来,昶兴喷织、周业纺织等企业已联合赴迪拜参展,沿"一带一路"拓市场成为行业共识。嘉兴市昶兴喷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林深有感触:"国内成熟的石墨烯面料技术、智能化生产设备,在海外市场颇具竞争力;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产品,在国外市场都是新鲜事物,这更坚定了我们出海的决心。"
王江泾镇政府在此次行动中发挥了关键引导作用。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企业主体+政府服务+平台支撑"的出海体系,通过建立海外直销中心、搭建纺织产业跨境电商平台,进一步打响"丝路通"区域品牌。这一举措与王江泾纺织产业的升级步伐形成呼应——2024年该镇纺织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118亿元,占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在智能化技改、绿色生产等领域的持续投入,为产业出海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产品贸易到技术合作,从单个企业出海到产业带协同,王江泾纺织企业的俄罗斯之行,不仅打开了新兴市场的增量空间,更探索出传统产业国际化的新路径。随着"丝路通"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这座纺织重镇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