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关税背景下 东盟贸易商积极寻求深化与中国合作

2025-09-19

  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上,来自东盟多国的商界与政界代表纷纷表达了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意愿。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持续冲击,中国与东盟企业正积极深化合作,以增强供应链韧性,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印尼棕榈油协会农业工业部负责人拉波洛·胡塔巴拉特表示,美国现行关税政策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他希望进一步扩大印尼棕榈油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供应链稳定,是我们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海外市场。”受美国关税影响,印尼棕榈油企业还在积极开拓非洲、中亚、中东等新兴出口市场。

  这一观点得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参展商的认同。泰国贸易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差达帕·查瓦南指出,无论是农业食品还是服装纺织行业,都需要更稳定的供应链。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促使东盟企业加快链接多元市场,而中国无疑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今年泰国参展产品涵盖食品饮料、服饰珠宝、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马来西亚制造商联合会副主席吴文金看好与中国的合作前景。他表示,将利用广西的物流优势和马来西亚在东盟的枢纽地位,共同构建更具弹性的供应链体系,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合作效率。今年4月,连接马来西亚关丹港与中国广西北部湾港的冷链精品航线已开通,使榴莲、山竹等东盟优质农产品能够更快捷地进入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全面完成。该版本涵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与技术法规等九大领域,覆盖全球产业链变革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彰显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共同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决心。

  印尼贸易部初级产品出口发展司司长弥夫达表示,在自贸区3.0版框架下,印尼与中国的合作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印尼的优质农产品和海鲜产品将通过更稳定、高效的供应链进入中国市场。泰国商业部副次长阿卡查·西达沃拉叻则指出,3.0版将推动区域内贸易投资扩大,提升在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领域的竞争力,促进供应链深度融合,使双方更好应对全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