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8
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美国本土玩具工厂近期迎来订单激增。报道称,部分企业生产线已超负荷运转,甚至出现“订单排队至明年”的现象。这一变化被部分舆论视为“制造业回流”的积极信号,但也引发核心追问:这种复苏是昙花一现,还是可持续的结构性转变?
特朗普政府于近日宣布针对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的国家征收“互惠关税”。此前,美国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墨西哥、中国和加拿大的产品以及钢铁和汽车等商品征收了新的进口关税。
-从“玩具工厂爆单”看产业链回流争议
公司近几个月已将设备和模具从中国运回美国,并且Cra-Z-Art有能力为其他中小型公司在美国生产产品。
总部位于新泽西州的Cra-Z-Art公司(旗下品牌包括RoseArt、Shimmer‘n Sparkle、Cra-Z-Slimy、Softee Dough和Kodak Puzzles)计划将其制造能力提高50%,达到150万平方英尺。CRA-Z-ART是行业内增长最快、最具创新的玩具及文具制造商。这一举措是在近四年前的扩张之后进行的,包括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开设全新工厂。Cra-Z-Art还在田纳西州刘易斯堡拥有美国最大的铅笔工厂。
美国制造业平均时薪(27.7美元)是中国(6.5美元)的4倍,即便关税拉平部分价差,劳动密集型产业仍难逆转外流趋势。广东网友指出:“东莞玩具自主品牌越来越多,给洋品牌代工不再是唯一出路。”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创新工场”转型,工程师和技工储备远超美国。
美国供应链重建困难
“美国重建供应链要三五年,届时产品竞争力可能还不如墨西哥。”广东网友点破关键——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门类,配套物流、能源网络难以复制。
波士顿咨询集团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面临200万技术工人短缺,机器人工程师、精密加工技师等岗位空缺率超30%。
美国供应链本土化滞后,“玩具厂爆单背后,注塑机来自德国,电子元件依赖日韩。”业内人士透露,“所谓‘美国制造’往往只是最后组装环节的回归。”
自动化专家Chris Stergiou泼冷水:“除非企业投资升级生产工艺,否则短期订单热潮终将退去。问题是,有多少工厂愿意为长期竞争力买单?”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踉跄,恰是中国巩固优势的窗口期。真正的对手不是美国政策,而是自身转型升级的决心。中国玩具企业应抓住供应链话语权、加速品牌崛起、摆脱低价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