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11
近日,在江门海关所属外海海关的监管下,132吨供港次氯酸钠溶液通过创新的“循环包装”检验模式完成属地查检,随后运往香港用于饮用水消毒。这一模式为供港澳腐蚀性危险品的高效通关提供了新路径,也为保障港澳民生需求注入了“加速度”。
次氯酸钠:港澳民生保障的关键物资
次氯酸钠作为高纯度食品级消毒剂,具有盐类沉淀率低、消毒效率高、品质稳定等特点,是港澳地区食品工业、居民饮用水消毒的专用剂,对提升淡水利用率至关重要。
江门凭借短途运输和规模化生产的双重优势,成为港澳次氯酸钠的核心供应地,每日可稳定供应约250吨,年高峰供应量占港澳市场的90%。江门市广悦电化有限公司是主要供应商之一,经理刘庆卫表示:“我们的次氯酸钠主要用于港澳饮用水消毒,‘循环包装’新模式让装货、出货及检验安排更灵活,出货效率提升了20%。”
“循环包装”检验模式:智慧监管的创新实践
“循环包装”检验模式是江门海关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推出的监管创新,核心是在保持批批合格评定标准不变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批批到场查验”模式。针对粤港澳跨境运输中重复使用、风险系数较低的危化品及其包装,采用“风险评估+合格保证+出厂检验+音视频验证+线上出证”的组合方式,实施线上验核与远程查检。
这种顺势监管的方式减少了现场作业频次,降低了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干扰。外海海关查检科副科长劳世君介绍:“该模式落实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实现‘线上验核、线下放行’,每批次检验周期缩短约1.5小时,外勤执法次数减少84%,显著提升了监管效能。”
改革红利:企业减负与民生保障双提升
今年6月,江门海关已在关区复制推广该模式,符合条件的供港澳危险品企业均可参与。据测算,这一改革每年预计可为企业减少经营成本超百万元,同时确保了次氯酸钠等关键民生物资的稳定供应。
从企业高效出货到港澳市场物资充足,“循环包装”检验模式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释放了通关活力,成为海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民生保障、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