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10
在国际贸易的大棋盘上,关税一直是影响企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棋子。多年来,中国轮胎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征程中,关税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带来重重挑战。
回溯过往,美国针对中国轮胎实施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政策,像一道坚固的贸易壁垒,将中国轮胎企业阻挡在美国市场的大门之外。高额的关税成本,使得中国轮胎产品价格优势尽失,企业出口量锐减,不少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海外市场布局,开启艰难的转型之路。
赛轮轮胎获免税待遇
就在众多中国轮胎企业在关税泥沼中奋力挣扎时,赛轮轮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其墨西哥工厂生产的半钢胎产品,成功斩获《美墨加协定》(USMCA)下的免税待遇。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美墨加协定》是北美地区极为重要的贸易协定,其核心便是通过降低关税壁垒,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赛轮轮胎墨西哥工厂凭借着过硬的技术标准和卓越的供应链管理,成功满足协定中严苛的原产地规则认定要求,顺利拿到了出口美国市场的免税“通行证”。
这一免税待遇对赛轮轮胎而言,意义非凡。从成本角度看,以往亚洲进口轮胎进入美国市场需承担高额关税,而如今赛轮墨西哥工厂的产品却能轻装上阵,节省约4.5%的关税成本,成本降幅可达10%-15%。成本的降低,直接转化为强大的价格竞争力,让赛轮轮胎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牌上占据主动。
在供货响应速度上,墨西哥工厂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往从亚洲长途运输轮胎,不仅耗时久,还容易受到各种运输风险的影响。如今,赛轮轮胎通过墨西哥工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区域化供应”,大大缩短了供应链长度,能够像敏捷的猎豹一样,迅速响应美国客户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免税政策对中国轮胎的影响
从市场格局来看,美国乘用车轮胎市场年需求量超过2亿条,这块巨大的蛋糕长期被米其林、固特异等国际轮胎巨头瓜分。赛轮轮胎凭借墨西哥工厂的免税优势,恰似一位手持利刃的勇士,有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尤其是在替换胎市场,实现突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自身开辟出新的增长极。
对于中国轮胎行业而言,赛轮轮胎的成功突围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它就像一盏明灯,为其他中国轮胎企业照亮了一条应对贸易摩擦、拓展海外市场的新路径。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轮胎企业或许可以借鉴赛轮的经验,通过优化全球布局,寻找更有利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区域贸易协定,来打破贸易壁垒,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