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门力推服务出口“13条”:政策精准滴灌,激活外贸新动能

2025-09-25

  9月24日,商务部联合中央网信办、财政部等8部门共同发布《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以13项具体举措构建起财税、金融、监管便利化“三位一体”的政策支持体系,为服务出口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夯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基础。

  财税政策靶向发力,夯实发展根基

  财税支持作为政策组合拳的核心抓手,聚焦资金保障与流程优化双向发力,精准赋能服务出口重点领域。在资金支持方面,《措施》明确提出用好用足中央和地方现有资金渠道,重点向数字服务、高端设计、研发服务、碳管理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倾斜,同时培育一批服务出口重点企业与标杆项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通过与地方基金联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领域,为产业升级提供资本活水。

  流程优化则直击企业办税痛点,《措施》提出推广以电子信息替代纸质或电子凭证的申报模式,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在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基础上大幅提升出口退税效率,让企业更快兑现政策红利,缓解资金周转压力。

  金融服务精准滴灌,破解融资难题

  针对服务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措施》构建了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在风险保障层面,鼓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扩大服务覆盖面,在运输、维修维护等传统领域基础上延伸保障范围,同时优化承保与理赔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抵御海外风险。各地区还将因地制宜建设服务贸易统保平台,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培训,筑牢风险防控网。

  在融资便利化方面,政策精准聚焦中小微企业,通过深化企业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保险政策适配性,结合服务贸易收结汇特点优化保险服务。同时,鼓励银行拓展保单融资增信功能、简化办理流程,让信用保险与融资服务形成联动效应,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监管便利化升级,打通发展堵点

  围绕服务出口全链条的关键环节,《措施》推出多项便利化革新,着力破除制度性障碍。在保税监管领域,针对研发、检测等业态出台专项支持措施,对综合保税区内白名单企业简化物品进境审批流程,允许按实际耗用核销检测用样品与耗材,同时试点对区外“两头在外”的集成电路检测业务实施保税监管,助力高端服务业降本增效。

  人员与资金流动便利化水平同步提升。政策明确优化外商投资企业人员、高层次人才来华签证政策,扩大单方面免签适用范围,同时提升观光旅游、就医康养等入境消费便利度。资金结算方面,通过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优化诚信企业收付手续等举措,为企业跨境资金调配提供高效通道。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措施》针对数字服务出口推出专项支持,明确制订重要数据识别指南、动态更新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探索跨国公司内部个人信息跨境传输便捷化路径。同时支持上海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港等建设国际数据中心与云计算中心,加快国际数据服务业务发展,为数字服务出口开辟新空间。此外,知识产权转化交易也获政策加持,通过完善价值评估与质押登记体系、推广专利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等举措,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出口竞争力。

  政策托底增信心,服务出口前景广阔

  此次政策出台恰逢服务贸易高速增长的关键期。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45781.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出口19983亿元,增速达15.3%,较货物出口快8个百分点,彰显出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增长引擎作用。

  “13条”政策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释放服务出口潜力,既通过资金与金融支持夯实产业基础,又以便利化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聚焦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新兴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机遇叠加下,我国服务出口将加速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型,为外贸高质量发展与对外开放升级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