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企良方铺就中医药出海黄金通途

2025-10-17

  近年来,“中医”“中药”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中医药正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疗效,在国际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国海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问诊全球市场、对症施策,通过优化通关流程、提供全链条服务、助力多元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助力中医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全链服务筑牢企业“生命线”

  品质是中药材出口的“生命线”,关乎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口碑与信任度。全国海关构建起“从田间到工厂”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服务专班“量身定制”帮扶方案,真正实现对企业出口的“一条龙”服务。

  在河南温县一家中药材出口企业的生产车间内,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设备,一罐罐细腻的怀药粉在标准化流程中逐渐完成生产及包装,这是河南温县怀药从“田间”走向“车间”的缩影。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焦作,是闻名遐迩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发源地。如今,随着加工升级与外贸渠道的畅通,焦作怀药已成为海外中药材市场的“香饽饽”。

  为守住老怀药的道地味,郑州海关所属焦作海关与中原食品实验室等3家省级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依托专业检测技术,对农残、重金属等指标严格把关;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针对怀药的出口备案、商品编码归类等难点,组建帮扶小组上门指导,推动怀药从“药用”向“食用”“保健用”等多场景延伸。

  类似的全链条服务在多地落地见效。在“南方药都”广西玉林,玉林海关借助“远程作业平台”实现出口中药材远程属地查检,企业通过“掌上单一窗口”APP与海关实时视频连线核验货物,通关时长从3天缩短至0.5天以内,上半年便受理出口中药材报检359批次,货值达1.6亿元。安徽亳州更是构建起“海关+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机制,亳州中药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累计发布法规285条、风险预警221条,助力当地2024年中药材出口总值增长21.7%,产品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

  多元发展助企抢占“新蓝海”

  为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与价值链,实现多元发展,海关问诊全球市场,开展“一对一”专班辅导龙头药企进行优势品牌培塑,支持企业将“药食同源”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擦亮药膳文化名片。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是全国最大的艾叶集散地和艾制品加工基地。过去,不少企业习惯于无牌或贴牌出口,品牌附加值低。为扭转这一局面,郑州海关所属南阳海关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政策宣讲,并组建“一对一”专班辅导龙头药企进行优势品牌培塑。“海关的指导让我们深深意识到打响自己品牌的重要性。”南阳仙草药业总经理深有感触地说,“海关帮助我们进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这就像为我们的品牌‘出海’配上了‘护航舰’,心里踏实多了。”

  在南阳海关的帮扶下,南阳中成药及药材出口结构持续优化,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如今,带着“仲景”“宛艾”“仙草”等品牌标识的南阳中药材正以更高附加值、更强竞争力,加速驶向全球市场。今年前8个月,南阳市出口中成药及药材1064万元,同比增长16.5%。

  海关的精准帮扶更推动出口市场与产品结构双向升级。针对国际市场分化态势,海关引导企业深耕欧美复苏市场,助力植物提取物对美国、德国等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开拓印度等新兴市场,推动对印出口同比增长17%。在产品创新上,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既有南阳艾制品从原料向高附加值保健品升级,也有中成药企业拓展海外抗疟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尼日利亚青蒿素类药物出口同比激增278%,更助力鸡内金等特色产品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我国动物源性中药材出口欧盟“零的突破”。

  破局攻坚畅通出海“主通道”

  面对国际市场准入标准升级、文化认知差异等出海壁垒,海关主动作为搭建沟通桥梁,为中医药“走出去”扫清障碍。亳州基地针对越南仍要求提供GMP证书的问题,连续3年提交特别贸易关注,推动该议题纳入双边磋商,助力当地企业对越出口额同比增长63.2%。同时,海关积极推动标准互认与国际合作,既支持国内企业赴乌兹别克斯坦建设甘草加工基地,带动从当地提取物进口同比增长128%,也助力保健品等品类拓展国际空间,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保健品出口同比增长31%,其中鱼油类产品对智利、美国等出口增长35%。

  从品质管控到品牌塑造,从流程优化到壁垒突破,海关的系列惠企良方正在为中医药出海铺就黄金通途。随着政策、技术与文化的协同发力,中医药这一中华瑰宝正以更自信的姿态融入全球健康格局,为世界提供独特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