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2
作为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产业之一,医药健康产业正加速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迈进。北京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北京地区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58.3亿元,同比增长21.5%;医药材及药品出口34.3亿元,同比增长6.8%,产业外向型发展态势凸显。更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地区罕见病药品进口值达26.6亿元,同比激增59.1%,稳居全国首位,这背后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坚实支撑与监管服务的创新突破。
产业集聚效应为医药健康发展筑牢根基。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作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共吸引12000余家企业注册入驻,其中世界500强企业逾100家,独角兽企业17家,形成从研发到生产、流通的全链条产业生态。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企业对跨境研发环境优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在特殊物品通关、生物材料流转等环节,效率提升成为核心诉求。
针对企业痛点,亦庄海关以“智能化+远程化”改革破解通关瓶颈。通过推动出入境特殊物品审批“智能化”升级,对低风险品类实现后台智能识别,将海关审批时间提速至秒级,辖区企业出口环节总体时效提升约40%。“我们已完成7.5万余条产品智能备案,智能审批占比超85%,时效提升65%。”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此外,亦庄海关试点的属地远程查检模式,借助视频技术替代现场查验,让距离海关24公里的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企业实现“十几分钟通关”,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这一高效服务深有感触。
天竺综保区则以“政策创新+技术赋能”打造药品进口核心枢纽。作为全国重要药品进口口岸,这里2024年进口药品达960.4亿元,进口人用疫苗占全国92%。2025年前8个月,天竺综保区更承担了北京地区96.4%的罕见病药品进口,进口值25.6亿元,同比增长78.3%,这得益于其创新的“四优一兴”保税监管保障机制。依托电子智能卡口、物联网等技术,天竺海关实现出区药品“数据预审、系统核碰、秒级验放”,北京空港宏远物流有限公司可在1小时内将医疗器械交付客户;对需2-6摄氏度冷链运输的疫苗等货物,智能通关模式大幅节省运输时间,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前8月入区规模达277亿元,同比增长9%。
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转变,更彰显政策温度。天竺综保区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通过“保税备货、一次审批多次通关”等模式,将药品通关时长压缩至1小时以内,查验放行提速至“分钟级”,甚至实现“机场到患者手中4小时”的“天竺速度”。2024年国内首例未注册罕见病药“伏索利肽”在此保税进口,审批周期大幅缩短,价格降低30%,如今已有5款罕见病药品纳入临床急需清单并进入北京普惠健康保报销范围,惠及数千患者。
产业集群筑基、监管创新提速、政策保障暖心,多重优势叠加推动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既“强筋骨”又“有温度”,在罕见病药品保障等民生领域持续领跑,为全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北京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