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12
3月11日,西宁海关、青海省商务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今年前2个月青海省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2个月,青海省进出口总值11.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5.3%,增速居全国首位,高出全国平均增速76.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亿元,增长1.7倍;进口1.7亿元,下降42.1%;贸易顺差8.3亿元。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强劲,对全省外贸增长拉动明显。民营企业在积极推动青海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外贸主体地位愈加突出。今年前2个月,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0.1亿元,增长1.6倍,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6.5%,占比较去年增加29.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93.7个百分点。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国际贸易伙伴多元共进。我省不断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规模,今年前2个月,对相关国家进出口9.5亿元,增长91.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1.2%。国际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前五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东盟、俄罗斯、刚果民主共和国、新西兰,进出口总值合计9.3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9.4%。
锂电池、多晶硅出口增长迅猛,新能源相关产品进出口持续大幅增长。随着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加快,新能源产品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相关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我省积极发挥原材料产区和制造业基地优势,优化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抢抓出口机遇。今年前2个月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长迅猛,其中锂电池出口3.2亿元,增长35.6倍,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2.4%,增速居全国第一,连续8个月保持增长。多晶硅中间品出口1.7亿元,增长2.7倍,出口额占全国同类出口商品的67.4%,居全国第一,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同期,多晶硅原材料进口4563万元,增长6倍,增速居全国第一。
盐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盐湖化工产品出口成绩亮眼。我省立足盐湖资源优势,靠前发力,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今年前2个月,盐湖产业相关商品出口1.6亿元,同比增长5.3倍。
“双冷”产品走俏海外,销量实现成倍增长。我省冷水鱼、冷凉蔬菜万吨级“双冷”农产品出口产业集群建设加力推进,以“冷资源”锻造“热产业”,赋能“双冷”产品畅销海外。今年前2个月,“双冷”产品出口强劲,实现开门红,冷水鱼(鳟鱼类)出口1062.6吨,增长2.1倍,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74.8%,出口量持续稳居全国第一;高原冷凉蔬菜出口1140.1吨,增长3.8倍,增速位列全国第三。
农产品进出口持续活跃,冬虫夏草出口领跑全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持续发力,省内消费需求旺盛,推动农产品进出口快速增加。今年前2个月,全省进出口农产品2亿元,增长53.6%,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7%,连续5年正增长。农产品出口1.2亿元,增长80%,其中,冬虫夏草出口0.3吨,增长39.1%,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枸杞出口699万元,增长46.4%。农产品进口7524万元,增长24.1%。
此外,相关市州外贸发展动能强劲,5个市州外贸增长超50%。海北州进出口352.5万元,增长11.4倍;海南州进出口7212.8万元,增长2.1倍;海西州进出口6760.2万元,增长82.7%;海东市进出口9774.4万元,增长77.5%;西宁市进出口9.3亿元,增长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