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仪陇丝”撬开3000万美元欧美市场,地理标志产品成出口利器

2025-10-22

  在仪陇县铜鼓乡蚕桑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的“川桑825”“农桑”等良种桑树长势旺盛,智能化蚕棚内饱满的蚕茧透着优质品相。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仪陇茧丝”凭借全链条品质把控,不仅站稳国内市场,更敲开欧美高端市场大门——2024年外贸出口额突破3000万美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传统蚕桑常受“产量低、品质波动大”困扰,仪陇县联合西南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组建专家团队,建起蚕桑专家大院与良种繁育基地。针对当地丘陵气候,筛选出“强桑1号”等适配品种,创新采用“宽距6.9尺、窄距2.1尺、株距1.8尺”种植规格,优化传统桑园布局,让桑叶产量与质量双提升。

  蚕种培育同样严苛,推广的优质蚕种抗病性强,茧层厚度、解舒率远超普通品种;标准化小蚕共育室通过温湿度智能调控,将蚕苗成活率稳定在98%以上,从源头锁住品质。“公司统一育出3龄蚕再送农户,避开易死亡期,还手把手教技术,确保蚕茧达标。”四川语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魏荣说,全流程标准化管理,让每批蚕茧都符合地理标志要求。

  在四川布碧丝纺织缫丝厂,自动化设备持续运转:蚕茧经80℃热水煮炼,48根生丝通过电子清糙机并丝成锭。依托自动旋转上蔟、精细化分级等技术,生丝清洁度、洁净度达国际6A标准,顺利拿下欧盟有机认证,成了意大利等欧美市场的“香饽饽”。

  仪陇县农业农村局表示,下一步将深化蚕桑全链条升级,推动“仪陇茧丝”与文旅、电商融合,拓宽市场渠道,让这根“丝”既带动农户增收,又持续擦亮出口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