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经贸合作助力更多轻工产品走向世界

2025-09-09

  6月10日,75052次中欧班列从青岛中铁集装箱胶州中心站缓缓驶出。这趟班列搭载110个标准箱,内装液晶显示器、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货值近2000万元。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该趟班列的开行,标志着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1万列,累计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物流纽带。

  8月28日,天津新港北站一派繁忙景象。一列满载医药、电器、食品的中欧(中亚)班列整装启程,将经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境,最终抵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这是今年以来,国铁北京局在天津地区开行的第464列中欧(中亚)班列,持续为区域间经贸往来提供运输支撑。

  近年来,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经贸往来成果丰硕,开行数量稳步增长的中欧班列,不仅搭建起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便捷桥梁,见证了上合组织合作的丰硕成果,更持续为我国轻工业外贸增长注入动力,推动更多轻工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日前,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成功举行。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贸易额约达5124亿美元,贸易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上合组织始终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不断深化经贸、投资、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铁集装箱胶州中心站是青岛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山东中欧班列持续加强境外集疏运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完善的综合物流服务,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空间。山东冷鲜蔬菜、水产品资源丰富,出口需求旺盛,为保障“山东味道”顺利走出国门,当地专门开通中欧班列冷链专列。“目前,青岛、济南、淄博等地的中欧班列冷链专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营,有效解决了生鲜产品出口的运输难题。”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分公司国际联运部经理尚明珠介绍道。

  除“班列+冷链”模式外,山东还创新推出“班列+跨境电商”“班列+运贸一体化”“班列+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进一步丰富中欧班列服务场景。当前,山东中欧班列在上合示范区常态化开行家电、轮胎、商品车、粮食等特色专列,累计为海尔、海信、玲珑、奇瑞等企业开行定制化供应链专列520余列,服务外贸企业超7000家,运输货值超476亿元,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

  不仅如此,从中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公路,到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公路与铁路,从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到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互联互通网络正加速形成,推动双边贸易规模迈上新台阶。

  喀什陆港公铁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方子俊向媒体介绍:“相较于传统运输路径,中吉乌公铁联运模式可节省约5天运输时间,运输成本降低近30%。”今年以来,该公司的运输量同比增长4倍,充分体现出新型联运模式的优势。

  如今,依托上合组织内部日益完善的水、陆、空联运网络,中国家电产品源源不断进入上合组织成员国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与此同时,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优质农产品、手工艺品、能源资源等也通过这一网络更快抵达中国,实现双向互利共赢。

  数字零售、5G、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正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去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超过3.2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鲁班工坊内的智能网联实训课程有序开展,为成员国培养了一批批高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上合组织内部的货物贸易、技术转移领域发挥着“发动机”作用,是地区贸易增长的核心引擎。与中国开展货物贸易往来,契合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发展需求,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我国轻工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日益显著。据了解,在家电、家具、皮革等轻工业细分行业,我国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家电、电池、缝制机械等行业已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并正向全球引领者的目标迈进。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国轻工商品出口额达3732.1亿美元,同比增长0.5%,在复杂的外贸环境下,轻工外贸出口承压前行,继续保持发展韧性。在轻工业21个大类行业中,有10个行业出口额实现同比增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指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加速调整,呈现出区域化、本土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为我国轻工企业优化全球布局、贴近目标市场、分散经营风险提供了新的契机。例如,东南亚、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对物美价廉、符合当地需求的轻工消费品需求旺盛,为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轻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