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8月智能穿戴等数字产品热销,电商多维发力激活市场活力

2025-09-24

  1至8月,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在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促进国际经贸互利共赢等方面成效显著,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网络零售提质扩容,数字产品成消费新引擎

  品质电商培育、数字消费提升等行动走深走实,有效激发了市场消费活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至8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4%,线上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持续凸显。

  细分领域中,家电和数码产品线上销售表现尤为亮眼。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智能穿戴、电脑和手机等数字产品成为增长主力,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5.2%、23.7%和20.2%。这一增长态势既源于消费电子技术的快速迭代,也得益于居民对智能生活场景需求的持续升级。与此同时,线上服务消费同步保持高速增长,整体增速达18.9%,其中旅游、餐饮线上销售额分别增长25.5%、19.1%,折射出服务消费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全链路数智化水平升级

  电商平台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核心载体,通过技术赋能重构产业价值链条。在应用场景上,人工智能全面渗透商家运营、产业对接、场景优化等关键环节,推动从产业端到消费端的全流通链路数智化升级。

  技术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为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数据显示,上半年主要上市电商平台研发强度处于6.2%至24.5%区间,显著高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平台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智能物流、智能触觉、智能大脑等具身智能产品研发,加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不仅提升了自身运营效率,更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跨境电商领域,AI技术的应用更催生出新模式,如广西发起的西部省区市面向东盟"AI+电商"合作,通过共建创新孵化机制、打造主流价值语料库等举措,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国际合作深化拓展,丝路电商实现双向共赢

  以"丝路电商"为纽带的国际合作持续走深走实,为全球经贸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以来,我国已举办"丝路电商惠全球"主题活动超20场,在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期间首次举办"丝路电商"合作创新发展大会及中阿电商交流会,吸引300余名中外代表参会,迈出了中阿电商机制性建设的关键一步。

  区域合作网络不断完善,先后举办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电商工作组会,在政策交流、产业对接、能力建设和地方合作等领域达成多项共识。合作成果直接体现在贸易数据上,1至8月重点监测平台显示,印尼燕窝、哈萨克斯坦红花籽油、乌兹别克斯坦糖果等进口商品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60.1%、143.2%和94.6%,实现了中国市场与丝路国家特色产业的精准对接。在东盟方向,通过打造"味美东盟丝路电商"专区、东盟国家馆等载体,更形成了"东盟出产、广西集散、中国畅销"的跨境电商新格局,1至8月东盟产品通过广西线上销售超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