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4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山东出口纺织服装(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1264.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8.9%,占同期山东出口总值的10.2%。这一增长态势反映出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着较强的活力与韧性。
前7个月山东纺织服装出口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占比超8成,市场采购增幅明显
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030.8亿元,增长5.4%,占山东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81.5%。一般贸易作为传统且重要的贸易方式,在山东纺织服装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稳步增长体现了山东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稳定的需求与较强的竞争力。众多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凭借自身成熟的生产制造体系,能够持续生产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产品,通过一般贸易渠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球各地。
市场采购出口143.5亿元,增长43.6%,占11.4%,较去年同期提升2.8个百分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快速增长,为山东纺织服装出口注入了新动力。这种贸易方式简化了出口流程,对于众多中小微纺织服装企业而言,降低了贸易门槛与成本。例如,一些从事特色纺织面料、小众服装款式生产的中小企业,借助市场采购贸易,能够更便捷地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满足全球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加工贸易出口85.1亿元,增长10.5%,占6.7%。加工贸易虽占比较小,但也呈现出增长趋势。山东在承接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订单方面,拥有完备的产业配套设施与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能够高效完成各类加工任务,吸引了不少国际品牌与企业在此开展加工贸易合作。
民营企业出口占主导地位
民营企业出口1094.5亿元,增长11.1%,占86.6%。在山东纺织服装出口领域,民营企业已成为绝对的主力军。近年来,山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激发了民营企业的活力。像一些专注于科技创新的民营纺织服装企业,通过研发新型纺织材料、创新服装款式设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高的利润空间与市场份额。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22.9亿元,下降4.3%,占9.7%。受全球产业链调整、贸易保护主义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商投资企业在山东纺织服装出口方面出现下滑。不过,仍有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凭借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国际市场渠道,在高端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领域占据一定优势。
国有企业出口46.7亿元,下降0.5%,占3.7%。国有企业在山东纺织服装出口中占比相对较小,且出现了微降情况。但国有企业在保障部分战略物资供应、稳定国内纺织服装产业链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日韩欧出口平稳,对东盟、美国出口下降
对日本、韩国、欧盟分别出口173亿、171.2亿、149.4亿元,分别增长4.2%、3.9%、16.9%。山东与日本、韩国地缘相近,文化交流频繁,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山东的一些传统纺织面料、特色服装款式深受日韩消费者喜爱,且在贸易往来中,运输成本较低、交货周期短,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竞争力。而对于欧盟市场,山东纺织服装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环保标准、设计水平,以满足欧盟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时尚化产品的需求,出口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对东盟、美国分别出口168.3亿元、155.3亿元,分别下降11%、6.8%。对东盟出口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东盟国家自身纺织服装产业崛起,在一些中低端产品上与山东形成竞争;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波动导致东盟地区市场需求有所萎缩。对美国出口下降,主要是受贸易摩擦、美国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美国消费者在服装消费偏好上逐渐转向个性化、快时尚产品,而山东部分企业在产品创新、市场响应速度上未能及时跟上。
对非洲出口153亿元,增长55.7%。非洲市场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对纺织服装的需求持续攀升。山东纺织服装企业抓住机遇,针对非洲市场推出了价格亲民、款式多样且适合当地气候的产品,深受非洲消费者欢迎,出口额实现大幅增长。
总体来看,今年前7个月山东纺织服装出口在贸易方式、经营主体、市场分布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未来,山东纺织服装产业需继续强化创新驱动,拓展新兴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实现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