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4
近日,由中国主导制定的ISO 23475-2:2025《钢帘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粘合力测试》(Testing method for steel tyre cord—Part 2:Adhesion test)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批准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钢帘线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球子午线轮胎核心材料的质量管控确立了统一技术标尺。
作为子午线轮胎的“骨架核心”,钢帘线与橡胶的粘合性能直接决定轮胎的承载强度、抗疲劳性及使用安全,是衡量产品品质的关键指标。长期以来,全球钢帘线粘合力测试缺乏通用国际标准,各国采用的测试规范在项目定义、设备参数、流程描述及结果判定上差异显著,不仅导致检测数据缺乏可比性,更给跨国贸易中的质量认证、纠纷判定带来诸多阻碍,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与市场准入难度。
这一国际标准的诞生源于产业实践与技术积累的双重驱动。项目于2023年5月在ISO/TC17/SC17“钢/盘条与钢丝”分技术委员会正式立项,由贝卡尔特(中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联合牵头提出,江苏兴达、山东大业等国内钢帘线龙头企业,通力轮胎等下游应用代表,以及南钢、首钢等原料供应企业深度参与,同时联合全球相关领域专家开展技术研讨。历经多轮论证,标准最终明确了粘合力测试的仪器设备要求、操作流程规范、数据处理方法等核心内容,形成了国际公认的技术共识。
标准的发布将产生多维度产业价值:在技术层面,填补了钢帘线粘合力测试领域的国际标准空白,为全球企业提供统一的检测技术框架,助力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在贸易层面,消除了因标准差异导致的技术壁垒,降低了跨境贸易中的检测重复成本与沟通成本,加速全球产业链协同;在产业层面,彰显了我国在钢帘线材料研发、质量管控领域的技术实力,推动国内金属制品行业深度融入国际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从轮胎生产车间到全球贸易市场,这一标准的落地将贯穿钢帘线产业全链条,为全球子午线轮胎的安全升级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