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7
如今,泰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新鲜水果,经口岸农产品进口“绿色通道”监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快7小时可抵达广州市场,30小时能送达北京;中小外贸企业拼箱出口货物,依托“先查验后装运”模式大幅减少重复装卸,叠加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实现货物快进快出……这些跨境物流与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正是中国海关现代化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8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国海关聚焦监管效能与服务水平双提升,推动海关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守护国门安全、突破通关便利化、升级开放通道平台、促进高质量发展、拓展国际合作共赢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一、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跨境贸易便利化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支撑,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应对外部挑战的关键抓手。世界银行2025年4月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海关和贸易法规感受度”指标在53个参评经济体中评价最优,这一成绩与海关总署牵头的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密不可分。
“十四五”期间,海关总署联合20余个国家部委,每年开展专项行动,参与范围覆盖全国17个省份的25个城市,累计推出108项改革创新举措,从五大维度为企业营造便利、安全、可预期的贸易环境:
1.简化通关流程,压缩时间成本:依法削减审批事项、精简办理手续,全面推行7×24小时预约通关,确保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抢占贸易先机;
2.创新监管模式,提速跨境物流: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一港通”模式,将货物港口转运时间从5-7天缩短至2-3天;推行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监管,实现全程物流“一次申报”“一单贯通”,大幅减少中转环节耗时;
3.强化互联互通,打通业务链路:硬联通层面,升级国际物流大通道重要枢纽口岸,提升通关承载能力;软联通层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与30个部门和单位业务系统对接,上线964项服务,实现跨境贸易全链条“一网通办”。目前,“单一窗口”注册用户达1100万家,日均申报业务2600万票,同时与1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互联互通,如期完成“十四五”国际合作目标;
4.深化制度创新,赋能新业态发展:扩大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2025年1-7月全国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增长8.7%;取消跨境电商海外仓备案,实行“离境即退税、销售后再核算”政策,助力跨境电商进出口平稳增长;
5.细化惠企服务,降低经营成本:加大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企业联合激励,全国3000余家AEO企业可享受融资担保、授信、出口信保等便利;与5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AEO互认,让中国外贸企业在境外享受同等通关便利,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国际合作共赢空间拓展,外贸韧性与活力持续彰显
在海关现代化建设支撑下,中国外贸“含新量”“覆盖面”“均衡性”显著提升:2024年“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较2020年增长2.6倍;“十四五”期间新增81个国家(地区)的271种农食产品准入,大宗商品、先进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来源更趋多元;区域结构持续优化,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年均增长7.9%,与东部地区协同发展。
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43.8万亿元,连续8年居全球首位;2025年1-7月进出口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充分展现外贸韧性。与此同时,中国海关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十四五”以来对外签署519份合作文件,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2024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伙伴进出口额达22万亿元,占外贸总额超50%,与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国际合作新优势进一步凸显。
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表示,从边境口岸到沿海码头,全国关警员将持续坚守“为国把门、为民把关”职责,未来将以更优监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更严打私的新成效,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