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海关精准服务,护航中小微企业“出海”

2025-09-23

  初秋,阜南县王家坝镇红亮箱包厂内,42岁的郑继影正灵活地牵引布料忙碌在工位上。

  “几年前,我们还靠蒙洼蓄洪区的几亩薄田过活,一场洪水就可能冲掉整年收成。现在我和爱人都在这家箱包厂上班,月收入能超一万元。”郑继影说,“别小看这些箱包,都卖到了俄罗斯、法国、阿联酋等国际市场呢。”

  红亮箱包厂负责人王恒亮介绍:“5年前厂里只有50来个工人,现在就业人数快翻倍了,都是周边蓄洪区居民,产品远销欧盟、东南亚等地区,去年产值将近4000万元。”

  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前不久,合肥海关所属阜阳海关查验关员李琼芳来到红亮箱包厂,给企业技术人员讲解最新欧盟技术标准。“CE认证是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强制性安全认证,生产中得严格对照出口国技术要求,不然很容易出现退货情况。”李琼芳说,像箱包出口欧盟的CE认证,要过化学和物理检测关,化学检测涉及偶氮染料、甲醛等项目,物理检测则包括滚轮性能、拉杆耐久性等多项指标。

  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合肥海关推行“一企一策、一月一访”,精准掌握企业外贸情况,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针对企业技术短板打造的“国际标准翻译站”,动态更新国际标准变化,指导企业对接国际市场准入条件。今年前7个月,阜阳市箱包制品出口达3063万元,同比增长83.56%。

  距王家坝镇50公里的黄岗镇,60岁的柳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前文正用“经纬交织法”编织果篮。张前文从没想过,自己编织一辈子的“土玩意”能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摆上欧美超市货架。

  阜南县黄岗镇依托当地杞柳资源,成了柳木制品出口重镇。全镇50余家柳木制品出口企业中,多家年出口额超2000万元,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平均每家带动20人就业,手艺好的柳编师傅月收入能达万元。

  “走访中发现不少小微企业不清楚国外市场准入标准,不同国家技术要求不一样,稍不注意就可能受损。”阜阳海关有关负责人说,“我们组织流动宣讲队用案例教学方式深入企业,讲解出口柳木制品检疫要求,助力企业合规运营。今年前7个月,阜阳竹篮草篮制品出口额达1.18亿元,同比增长116.9%。”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安徽省民营企业进出口2807.3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1.66%。“我们会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助力民营企业‘出海’,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合肥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