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压力下8月韩国对美出口降幅显著,多行业承压与经贸分歧交织

2025-09-03

  9月1日,韩国官方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8月该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2.0%,这一跌幅创下自2020年5月疫情冲击以来的新高。钢铁、二次电池等核心出口行业普遍承压,美国高关税政策的影响正逐步显现。与此同时,韩国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继续低于荣枯线,制造业活动已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状态。尽管韩美双方曾于7月30日达成贸易协议,美方承诺将韩国“对等关税”从25%下调至15%,但协议生效进程滞后,且两国围绕3500亿美元投资承诺的分歧仍存,给后续经贸关系带来不确定性。

  主力出口品类遇冷,对美出口额两年来首破90亿美元关口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的《8月进出口动向》报告,8月韩国整体出口额为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态势。但在关键的美国市场,出口表现却显著疲软——受汽车、通用机械、钢铁等主力产品出口下滑拖累,8月对美出口额降至87.4亿美元,为两年来首次跌破90亿美元。

  从具体品类来看,韩国对美15大主力出口品类中,有11项出现同比下滑:

  钢铁行业受冲击最明显,出口同比骤降32.1%;

  二次电池出口同比下降23.7%,新能源相关产品出口动力减弱;

  普通机械出口同比下滑12.8%,工业制造领域需求承压;

  适用25%高关税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分别下降3.5%和14.4%。

  值得注意的是,韩美此前达成的关税下调协议原计划于8月7日生效,但截至8月底,美国尚未发布正式行政命令,韩国产汽车仍需按25%的原关税税率进入美国市场。韩国产业部贸易政策官徐嘉岚分析指出,关税协议与韩美首脑会谈未能即时缓解贸易压力,美方加征关税的滞后影响正逐步释放,若协议落实继续拖延,韩国企业的损失可能进一步扩大。

  韩国银行(央行)预测,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将导致韩国今年GDP增长率下降约0.13个百分点,明年再降0.16个百分点。目前韩央行已将2025年韩国GDP增长预期下调至0.9%,认为贸易端的压力不仅会压制出口动能,还将影响市场信心,对整体经济产生传导效应。

  半导体出口短期增长存隐忧,制造业景气持续低迷

  在未被纳入美方加征关税清单的半导体领域,8月韩国对美半导体出口表现亮眼——受美国数据中心、AI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拉动,出口额达8.1亿美元,同比激增56.8%。不过,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增长可能包含“关税前备货”的短期因素,并非市场需求的长期常态。

  即便未来美国给予韩国半导体最惠国待遇,相关关税税率预计仍将维持在15%以上,出口成本上升的压力难以避免。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院长张相植表示:“短期内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或可延续,但若美国启动针对性品目关税,当前的出口增长势头可能面临放缓风险。”

  与此同时,韩国制造业整体景气度持续低迷。8月韩国制造业PMI为48.3,连续7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显示生产、订单、就业等核心指标均处于收缩区间。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第一次官文慎鹤坦言,未来出口环境面临多重挑战:关税冲击、全球保护主义抬头、部分行业供应过剩等因素叠加,可能进一步拖累出口表现。有韩国外交人士警示,若美方将半导体、医药品等品类纳入关税范围,对韩国出口的打击力度可能较当前扩大3倍。

  3500亿美元投资承诺陷僵局,韩美经贸分歧加剧

  除关税问题外,韩美围绕3500亿美元投资承诺的分歧,进一步加剧了双边经贸关系的紧张。据悉,美方提出,需先看到韩国关于3500亿美元投资的具体实施方案,才会推进汽车关税下调;而双方在投资形式、资金用途等方面的分歧,导致谈判陷入胶着。

  根据韩国政府规划,3500亿美元投资中,1500亿美元拟投向造船业,其余2000亿美元将用于半导体、核电、电池、生物科技及核心矿物等战略产业,且明确直接投资占比不足5%,大部分为担保类资金。但美方坚持要求韩国提供“可自由支配资金”,相当于要求韩国出具“空白支票”由美方决定用途,这一诉求遭到韩国方面反对。

  这一分歧也直接影响了此前韩美首脑会谈的成果——双方最终未能发表联合声明,核心原因便是美方拒绝在未明确投资方案的情况下,将汽车关税下调内容写入文件。更引发争议的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近期公开表示,将联合韩国、日本资金组建9000亿美元“国家经济安保基金”,用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说法遭到韩国政府驳斥,相关人士称“谈判中从未涉及此类内容”,认为美方是通过单方面释放信息向韩国施压。

  韩国汽车行业人士表示,汽车产业与上下游零部件企业关联紧密,即便面临亏损也难以暂停生产与出口。若关税下调协议长期无法落地,韩国汽车行业可能陷入“出口越多、亏损越大”的困境。徐嘉岚也指出,若关税下调延迟,企业可能被迫提高出口产品价格,进而引发需求萎缩,形成“成本上升—价格上涨—需求下滑”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