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融合快充无线充电团体标准落地,破解行业兼容瓶颈

2025-11-14

  近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与电信终端产业协会(TAF)联合制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携手国内头部终端及芯片企业共同起草的T/CCSA 708-2025(T/TAF 313-2025)《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无线充电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我国首个聚焦移动终端融合无线快充领域的统一技术规范。

  近年来,无线充电凭借便捷性优势快速渗透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领域,成为产业增长新热点。但行业长期受困于快充协议碎片化难题,不同品牌设备间难以实现无线快充互联互通,既影响用户体验,更造成充电器重复购置、电子垃圾增加等问题,制约了绿色能源普及与循环经济发展。数据显示,协议不兼容导致充电设备复用率偏低,每年仅消费者重复购置支出就达数十亿元。

  此次发布的标准以电磁感应技术为核心,构建了覆盖通用要求、物理层、协议层、应用层及异物检测的完整技术框架,不仅适用于发射端、接收端设备的设计生产,更可指导芯片研发应用,实现全产业链技术规范统一。作为国内首个支持高功率融合快充的无线充电标准,其关键突破在于通过统一技术接口与协议规范,从根源上解决异厂商设备兼容问题。

  该标准的落地填补了我国移动终端融合无线充电标准空白,一方面能规范企业研发生产行为,预计可降低行业年研发成本40亿元,提升充电设备复用率60%;另一方面通过减少电子垃圾产生(年均预计减少5000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每年可对应降低碳排放17万吨,助力产业绿色升级。同时,标准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作出明确规范,为高功率无线充电技术规模化应用筑牢基础。

  据了解,标准制定过程中组建了跨协会、跨企业的协同机制,12家头部企业共同参与完成4项关键技术统一。后续相关机构将在2026年底前完成3项配套测试规范制定,并开展多场企业培训,推动标准快速落地。业内人士表示,该标准的实施将加速我国无线快充产业生态整合,提升本土企业技术话语权,为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