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4
9月1日发布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以下简称《天津宣言》)明确提出,要加强海关数字化建设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为区域贸易便利化发展指明方向。
事实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中国联通全球贸易的“数字门户”——其“一网通办”服务覆盖25大类964项事项,基本涵盖跨境贸易全链条、全环节,线上及掌上办理通关业务已成为当前常态,极大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
在近期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介绍,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与国内30个部门及单位的业务系统实现对接,真正做到跨境贸易业务全链条、全环节“一网通办”。截至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已达1100万家,日均处理申报业务量高达2600万票,服务规模与业务承载力持续领先。
当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服务范围已覆盖通关、监管、物流、金融等口岸通关作业全流程,以及贸易监管主要环节。各地还以“单一窗口”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丰富地方特色服务功能,打造出更具便利化、智能化与国际化特质的“单一窗口”服务体系。
8月30日,新加坡籍“WANHAI175”轮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功调取电子证书数据,顺利完成进口岸手续申报,这成为福建省首例应用电子证书办理通关的外籍航行船舶案例。此次实践,也标志着厦门港在口岸数据整合与通关便利化改革进程中取得重要突破。
据了解,此前国际航行船舶申报采用传统流程时,不仅常出现反复补件等问题,代理企业还需手动重复填报信息,整体效率较低。如今,企业在办理新加坡籍及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手续时,无需再提交相关船舶证书扫描件,可直接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调取电子证书数据完成申报,流程大幅简化。
申报流程从串联式转为并联式,申报时间大幅压缩;电子数据的直接调用,有效规避了因证书缺失或更新不及时引发的申报风险;数据“跑路”替代人工跑腿,通关效率显著提升……这些都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模式带来的流程优化成果,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
近期,2025年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第二期)业务培训班正式开班。据海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完成“二线口岸”相关功能开发,新增的功能与应用将充分满足海南自贸港“二线口岸”高效通关监管的需求,为自贸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海关将对进入内地的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享受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的保税货物、自境外进入海南自贸港时放宽贸易管理措施的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全面实行电子账册管理。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发的电子账册功能,构建起“数随物转、账册全程贯通”的货物申报模式,确保监管精准高效。
海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力迎接全岛封关运作,海南省将按照“分类别、分层级、全覆盖”的原则,持续开展多轮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业务培训,帮助企业熟练掌握平台功能,为封关运作后的贸易便利化奠定坚实基础。
跨境贸易便利化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履行WTO协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客观需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预见,《天津宣言》提出的发展方向,将成为未来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重点,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将为这些合作搭建坚实桥梁,推动区域贸易高质量发展。
“通过持续扩大‘单一窗口’国际合作‘朋友圈’,中国已与15个国家(地区)实现‘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如期完成‘十四五’规划相关目标,并与多个国家达成信息交换合作。”孙梅君如是说道,未来中国还将进一步深化“单一窗口”国际合作,助力全球贸易便利化进程。